政府制訂應急處置預案 當逾百人感染時社區治療中心將啟動

Omicron變異病毒在世界各地,特別是鄰埠香港引發大規模社區傳播,醫療系統崩潰,有見及此,本澳制訂《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的澳門應急處置預案》,當本澳出現超過100名確診患者時,由行政長官領導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和民防行動中心便會啟動,15個專責小組隨即開始運作,統籌大規模疫情防控工作。政府並宣佈將在「澳門蛋」、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設為新冠病毒感染社區治療中心,將提供一站式檢疫分流、核酸檢測及輕症病人住院服務,共設約1,400張病床。衛生局透露,約10天便可完成搭建社區治療中心,同時正與建築商研究建1,000床位的室外方艙醫院。

疫情應急處置預案設15小組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為應對澳門出現大規模新冠疫情,特區政府設立「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倘澳門出現大規模疫情,將會面對5方面的挑戰,包括:實施社區管控措施;進行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排查和檢測;準備大量隔離和治療設施;交通和生活支援;市民訊息溝通。為了應對5方面的挑戰,將在行政長官領導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和民防行動中心兩個架構負責統籌和協調下,由各政府部門成立15個專責小組。

15個小組分別應對的工作,包括:社區管控措施(法律支援小組);社區管控小組、大規模流調、排查和檢測(流調排查小組、核酸檢測小組);大量隔離和治療設施(設施建設小組、醫療救治小組、酒店隔離小組、家居隔離小組、環境衛生及遺體處理小組);交通和生活支援(社會基本服務保障小組、人員運送小組、維生及社會支援小組);市民訊息溝通(資訊及數據小組、訊息發佈小組、查詢求助管理小組)。
兩模式方艙醫院可提供2,400床位
羅奕龍進一步介紹「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時表示,本澳現有在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山頂醫院的隔離病房,合共有266張隔離病床。
當感染者超過100人時,便會正式啟動社區治療中心,作為臨時隔離措施,社區治療中心可容納1,400名感染者。
羅奕龍續說,當感染者超過1,500人時,便會啟動下一步預案,利用醫學觀察酒店隔離感染者,醫學觀察酒店初步規劃容納1,000名感染者。當局亦正在草擬室外方艙醫院預案,初步規劃有1,000張病床,未來可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室外方艙醫院的供應,室外方艙醫院預案每一個單元規劃1,000張床位。不同醫療需求的人士,會被配置到不同的隔離設施進行治療。
重症會安置在高頂和山頂治療
據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社區治療中心選址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和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設有3部分,包括:檢疫站(設在澳門蛋C區)、實驗室(配置移動實驗室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和住院部(設在澳門蛋A區,以及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一樓和三樓的體育館),共提供1,400張病床。
應變協調中心希望在社區治療中心提供一站式檢疫分流、核酸檢測及輕症病人住院服務。
羅奕龍稱,當出現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時,以澳門目前的疫苗接種率來看,大部分均為無症狀感染或輕症,故此需要大規模的隔離設施收治輕症甚至無症狀感染者,如果是重型或危重型的患者,則會安置在現有的隔離設施(即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進行治療。
社區治療中心21天需466名醫護
社區治療中心的人力資源方面,羅奕龍表示,以社區治療中心需持續運作超過21天推算,包括實行閉環管理所需的醫生、護士和護士助理員的醫護人員約466人。
他解釋,其醫護人力配置較一般醫院營運少,原因是目前所見的個案中,很多感染者的症狀輕微,未必需要很強的醫療需求,故當局需通過臨床評估每一個病人的嚴重程度及對醫療的需求,如對醫療需求大的病人,便會配置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如病人對醫療需求低,甚至沒有症狀,而是主要需要在隔離設施渡過疾病期,便會安排到社區治療中心,中心必然會配備適當的醫療資源,有一定的醫療人員,但配置的比例不會太高。當局亦會與本澳幾間醫院和醫療業界溝通,若出現疫情,有一些崗位需要私人業界參與。
當局專責小組處理遺體
若不幸出現大規模的疫情而出現病人離世,市政署、衛生局等政府部門將組成專責小組負責遺體處理安排,計劃使用醫院和殯儀館的遺體存放櫃設施,甚至研究租用冷凍櫃暫時存放遺體。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由於烈性傳染病人遺體不能送到澳門以外地區進行火化,故長遠需考慮如何克服此困難,稍後會作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