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形制介紹—魏晉南北朝 (下)

中國絲綢博物館 北朝絞纈對襟女絹衣 來源:網上圖片

我們接著上一期說晉式漢服,有一種晉式上衣叫做半袖,是分裁有腰襴、側邊不開叉、穿著於最外層的半袖上衣,長度可以過膝,袖口多有荷葉邊做裝飾。晉式蔽膝屬於古代下體之衣,遮蓋大腿至膝部,是一種上窄下豐的圍裙式衣飾,穿著於下裙的最外層。晉式的襦不僅可與裙組合,也可與袴組合穿著,如在勞作中,我們多能發現下身只著袴子,或不穿,或外搭以中長裙、短裙的形象。關於男子的裙襦與外配,在漢晉兩代男子最外層穿著為禪衣/袷衣/複衣,但因為男子沒有禪衣出土,所以暫時無法做出推測式復原。與漢代男子衣物顏色多彩不同的是,晉代男子的裙、襦多採用白色。漢晉男子也有緣裙,也可以搭配半袖穿著。晉末到唐之間,還出現了裙襦大袖,但目前僅有大袖殘片出土。倉正院傳世文物中有一件名為「羽袖」的裝飾物,用系帶系於上手臂處,唐代的燕妃墓壁畫上有出現羽袖,羽袖為初唐獨有,男女不限。南北朝至唐朝間,出現了褶衣,特點為通裁、側邊無開叉,過膝的叫「長褶」,袖型為闊袖的褶衣袖子下方有收褶。能和褶衣配套的袖型很多,其中直袖和窄袖褶衣袖子下方無需收褶,大袖/廣袖褶衣的袖子部分的處理與南北朝大袖襦基本沒有差別。褶衣大多數時候與褲子搭配,袴褶服在南北朝時流傳甚廣,上至皇帝官員,下及庶民,均會日常穿袴褶服,穿著者也不限於男性。魏晉南北朝還有一種衣物叫「裲襠」,制式為前後各一片布帛,在肩部有兩條帶子相連,無領,腰間以帶子系紮,裲襠最初做為內衣穿著,後來發展為外出穿著。

作者簡介:

堂主

大灣區漢服節」發起人、「傳統漢服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導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