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澳區人大建言琴澳「深度對接」

6名人大代表建議合作區在推進「深度對接」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持續關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崔世平、蕭志偉、容永恩、吳小麗、林笑雲就合作區深度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提出建議,希望準確把握「深度對接」的精神內涵,加強觀念理念引領;從若干重要環節著手,有序推進兩地規則對接和政策銜接;大力推進制度創新等。
他們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推動合作區深度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並在2024年底實現與澳門「有序銜接」。澳門居民對此深感鼓舞,熱切期盼這個美好藍圖早日實現。
「推進合作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與澳門深度對接」,是將橫琴建成「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的內在要求和關鍵措施。而準確把握「深度對接」的精神內涵,加強觀念理念引領,又是做好相關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所謂「深度對接」,就是要在橫琴原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對標澳門,全方位實現與澳門的相關規則對接和政策銜接,捋順體制機制,使合作區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最大限度的吸納或者相容澳門相關機制,實現兩地制度優勢互補,充分體現澳門特色,為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就業,提供更加暢順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保障。
為此,6名人大代表建議合作區在推進「深度對接」的過程中,能夠注重觀念理念引領,把握好政策導向,聚精會神,統一認識,扎實推進。
針對兩地銜接方面,他們認為要從若干重要環節著手,有序推進兩地規則對接和政策銜接,包括儘快組織力量,對現有規則或者政策進行全面梳理,發現問題,填補缺口,研究推出較為系統的整體推進方案;遵循幾個有利原則,制定適當的政策指引,積極穩妥的處理好一些重大關係問題;完善決策諮詢機制;積極支持澳門愛國社團參與合作區的社會服務合作等。
此外,他們還建議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建議抓好以下幾點:加快合作區體制轉換進程;組織專門力量,就涉及到機制創新的一些突出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攻關,為合作區調整或者制定有關政策提供專業意見;構建「容錯糾錯機制」,使從事改革創新工作的人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可以選擇適當的民生事務範疇,先行先試,取得經驗,逐步完善;儘快將研究制定「合作區條例」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使各項工作能夠在較為健全的法制軌道上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