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酒莊的分級(上)

小編在葡萄酒世界也遊歷了一段時間,隨著年月累積之下,認識的酒友數目也不算少。最開心的肯定是能看到身邊有些酒友,從零認知,到感興趣,慢慢地學習,到了現在對選酒已有了自己的個人心得,在葡萄酒的話題上,都會侃侃而談。但是在這段「成長」過程中,肯定會對酒的等級越趨講究,就在這時,有機會對波爾多眾多酒莊的分級混淆。最常見的就是把右岸聖愛美濃(Saint-Emilion)出產的佳釀,問小編是屬於那個級別的酒莊,再了解之下,原來與1855年波爾多左岸梅鐸區的分級(Grand Cru Classes en 1855)給搞混了。

當然在波爾多之中不只一個對酒莊的分級制度,而其中最有名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就是上述所說過的左岸梅鐸區的分級制度。早在1855年已經面世,適逢當年巴黎世博會的舉辦,法國皇室需要想出一個主題,向世界宣傳自家能引以為傲的文化,葡萄酒相信就是這不二之選。因此,時任法國國皇拿破倫三世下達命令,並由波爾多葡萄酒經紀人工會(Syndicat of Countiers)為波爾多左岸的酒莊進行品質的篩選及分級。較為人熟悉的是以梅鐸區的紅酒進行評核,最終把61款佳釀歸納到5個級之中。當中名聞世界的拉菲(Chateau Lafite)、拉圖(Chateau Latour),瑪歌(Chateau Margaux)及位於格拉芙區的紅顏蓉(Chateau Haut Brion)佔據著第1級酒莊(First Growth)。酒友們應該看出疑問,木桐(Chateau Mouton)不也是位列第1級嗎?的確,分級初期的木桐酒莊只能排名在第2級別(Second Growth),直至接近120年後的1973年,才被提升至第1級,湊拼成為現時常掛在口邊的「五大酒莊」。而佳得美酒莊(Chateau Cantemerle) 亦在1855年9月補上排到第5級(Fifth Growth)。除此之外,則再沒有其他官方排名上的變動了。所以到了今天,這排名是否能完全反映出被獲選的酒莊的品質,確實未必。經過了超過160年的洗禮,品質上有些酒莊在努力經營下大大提升,有些則急速下滑。例如近年屢獲滿分的龐特卡奈(Chateau Pontet Canet)也只屬第5級,偏差之大可想而知。

酒友們可能普遍認為於1855只對紅酒進行了評級,其實當年還對蘇玳及巴薩克地區的甜酒亦有同樣的分級,但規模則較小,只有27家酒莊入選,其中滴金(Chateau d’qyum)獨佔鰲頭,佔領著最高級別的特等1級(Superior First Growth),另外11個莊園分別分佈在第1級(First Growth)及餘下15個的第2級(Second Growth)。如在酒標上能看到 「Grand Cru Classes 1855」,不論紅酒或甜酒,就是屬於這分級的酒莊了。至於是在那一個等級,還需靠背誦一下。

不論如何,分級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時移世易,等級高低亦只能作為參考。品質差異也只能靠個人用心體會,畢境口味的事情,不能直接與排名掛鈎,做自己的酒評人還比較實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