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理財實戰:用理財目標帶動孩子成長有活力

筆者兒子10歲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時間不斷地跟筆者抱怨說很悶:生活很悶、上學很悶、人生也很悶。筆者跟他解釋,如果你活著有目標,那你就不會悶了。孩子說,我沒有目標啊,我覺得人生也沒有意義。不知道各位青少年的家長,是否也遇過類似令人頭痛的問題。
就筆者的理解,人生的意義由自己定義。但如果年紀比較小的時候,難免未摸索到自己的版本。那麼不妨可以通過設定一些目標推動自己向前,而不是原地踏步。在不斷向前的途中,就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從而更了解世界、更了解自己,便可摸索出更適合自己的意義。所以筆者試著和兒子設定目標。
但是,對於一個10歲的孩子,筆者一開始也不知道該定什麼目標比較適合他,以便鼓勵他脫離那個悶悶不樂的處境。剛好筆者自己的興趣,就是欣賞漂亮的房子及室內設計。某天,筆者在朋友圈看到地產業界的朋友發帖,出售一個價值四千多萬的頂樓複式單位,筆者馬上和兒子分享房子的美照,更告訴他房子那麼大就可以用來養他喜歡的柴犬。結果,這個目標觸動了孩子,孩子夢想要住進這樣美麗的房子。神奇的是,孩子自從擁有這個目標之後,基本上很少抱怨人生沒有意義,也更投入他自己的創業大計,並更積極地和筆者商量各種理財方案。
這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第一個比較具體的目標,筆者希望可以幫助他活在一種有方向、不迷茫的狀態,也希望他在持續追求不同目標的過程中,慢慢領悟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實並非僅僅是物質,而是物質和心靈的平衡發展並為人類社會作貢獻。筆者會繼續在兒子身邊適時提供引導和協助。暫時設定一個具體感性的目標(漂亮房子),也總好過沒有目標,且能帶動他更認真地參與到開源、節流、投資理財的財務實踐中,也是好事。
現在的孩子成長在比較優越的環境,真的可能沒什麼目標感。家長們適當的帶動,也許就可以幫孩子走出苦悶,變得有活力。
筆者在此溫馨提示一下爸媽們,如果孩子也到了需要學習設定目標的階段,不一定要訂與物質相關的目標,可以打開思維的天窗,大膽探索,只要是能觸動孩子的目標就是好目標。而如果家長沒有基本的財商知識,訂一個物質相關的目標就要特別小心,以免給孩子價值觀上的誤導。故此,不妨先學習本專欄前兩部分的財商基礎知識和疑難解答,做好準備。
養育一個孩子,真的很多挑戰,筆者有時候和朋友說笑道:「如果成功養育一個孩子,估計也沒什麼事是做不成功的!」下周筆者將繼續和大家分享遇到的親子財商養育問題,包括網絡遊戲消費、購買高價電子產品和要求零用錢等問題。如果您也想知道實際生活中,筆者是如何應對的,歡迎關注下周二專欄!
作者簡介:
鄭雅 Susie
?澳門大學歐洲事務碩士;
?社會工作學士;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財富傳承高級規劃師;
?國家企業教練師;
?腦科學效能研究所澳門區培訓師;
?經濟、理財、心靈育兒專欄作家(2012年至今);
?財務自由規劃系統研發人(申請專利中);
?曾受香港《經濟一週》雜誌訪問(2019-2020),並受澳廣視《財經雜誌》節目邀請擔任嘉賓分享理財資訊(2020-2021);
?【捷報】親子財商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