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理財實戰:學習投資及了解如何邁向財務自由

承接上週的分享,在孩子7歲的時候,筆者已經教會他記賬。一旦開始記賬,就有了收入一欄(利是錢/壓歲錢、政府現金分享等),然後就可自然而然地安排支出。根據筆者早前教會孩子「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有收入後應該先考慮「投資」而非「消費」,所以當孩子記下了自己的「收入」之後,筆者就可以開始引導他進行「投資」。但小朋友適合什麼投資呢?

參考歐洲兒童理財經典著作《小狗錢錢》的分享,最適合兒童投資的首推公募基金,簡單來說就是一籃子的股票或債券,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而且,在筆者實際的財務顧問工作經驗中可知,以每月定投的方式購入公募基金,也十分適合兒童,因為:

  • 每月投入,給孩子積小成多的實際體驗,培養累積資產的行為習慣;
  • 在波動市況下,每月以不同成本價購入基金單位,可以拉低平均成本,進一步拉低風險、增大利潤;
  • 借助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專業知識去管理投資組合,即使不懂股票或債券,也能輕鬆投資;

就是這樣,筆者安排了7歲的兒子開始投資:把每年澳門政府現金分享的1萬元,加上從利是錢中拿出的2千元,一共有1萬2千元,分12個月進行公募基金定投,即每月1千元。不經不覺,現在已經投資4年多了。

在投資的第一年,筆者差不多每月都會打開投資戶口給孩子看數字,孩子看到金額越來越多(因為每月都有新增投資),就會很開心。有的時候戶口虧損,筆者會跟他解釋是因為市場波動(例如中美貿易戰等因素),但跌的那個月份,同樣的1千元可以買到更多基金單位;有的時候戶口盈利,筆者會跟他解釋是因為經濟的發展以及平均成本法的作用。慢慢地,孩子就習慣了投資這件事,每年收到利是錢都會自動自覺先把2千元給媽媽,剩下的才想自己怎麼去消費。

筆者跟孩子解釋投資的目的:

  • 累積一筆資金給自己讀大學,憑藉自己的能力去供未來的自己讀大學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而不是凡事依賴父母。這就做「賦能」,家長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從而提升了孩子自信。
  • 除了這筆投資以外,筆者鼓勵孩子未來要考慮增加投資,主要用於創業(專欄稍後會分享筆者如何引導孩子創業),以及用於購買資產。筆者特別提醒孩子,我們應該購買一些「永不變賣」的資產,例如收租的房子或收息的股票、基金,當「永不變賣」的資產累積到一定的規模,產生的收入就足夠我們生活,那個時候我們就「財務自由」了。筆者鼓勵孩子,做了一筆投資不要總想著什麼時候賺了就換成錢然後消費,這樣永遠都不能累積足夠的資產達至財務自由。

就澳門的社會情況,銀行和保險公司都有提供公募基金定投的服務,家長們可以咨詢專業的理財顧問。賺或虧不要看得太重,因為本金不多,關鍵在於教育意義,讓孩子養成「先投資、後消費」的理財習慣,這件事本身已經賺翻了。且任何事情都有經驗成本,能夠讓孩子提早累積投資經驗,當他長大之後可掌握更多資金的時候不用再交不必要的學費,也是非常有價值。(特別提醒:投資涉及風險,不投資涉及通脹風險,不要盲目投資,也不要盲目抗拒投資。請尋求專業人士的詳細顧問意見。)

下週,筆者將繼續和各位家長分享,是如何教會孩子明白「收入」與「支出」、「資產」與「負債」這些最基本的財務概念,讓他日後的人生在財務上避免踩坑,以及如何在投資的路上避免經濟風險。我們下週見!

作者簡介:

鄭雅 Susie

?澳門大學歐洲事務碩士;

?社會工作學士;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財富傳承高級規劃師; 

?國家企業教練師;

?腦科學效能研究所澳門區培訓師;  

?經濟、理財、心靈育兒專欄作家(2012年至今);

?財務自由規劃系統研發人(申請專利中);  

?曾受香港《經濟一週》雜誌訪問(2019-2020),並受澳廣視《財經雜誌》節目邀請擔任嘉賓分享理財資訊(2020-2021);

?【捷報】親子財商專欄作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