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供應鏈危機看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最近大家都會留意到美國出現所謂供應鏈問題, 大量的船隻停在貨運碼頭外的水面上, 數量是同一時間有40至80艘輪船在排著隊等候靠岸卸貨。在陸上的貨櫃碼頭, 大量的貨櫃堆積如山, 等著貨車來把它們拖走送往美國全國的目的地。雖然華盛頓要求碼頭24小時加班運作, 也利用罰則控制貨櫃碼頭上的滯留貨櫃。但卻沒有解決關鍵性根本問題, 就是人力資源供應在疫情後出現嚴重不足。很多企業以超低薪資要求基層員工長時間工作, 加上物價上升而入不敷支, 這問題在基層藍領特別嚴重, 他們寧願躲在家中而不回到工作崗位。這不單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物資供應, 同時也影響著製造原料、藥品的供應, 衝擊社會的穩定性。
我國在貨運碼頭方面體現了卓越的危機管理意識, 早在數年前已開發無人全自動貨櫃碼頭建設。充份利用新基建中不同的技術, 令到整個碼頭的運作不單是全自動, 更是無人作業的。因為人類是會出現的工作效率不穩定、疲勞、較易出錯等問題, 先進的機械人正好可以大幅減低當中的風險, 也因效率提升已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當中涉及中央的雲數據中心作為大腦, 加上人工智能對流程的持續監控和優化;再配合大量傳感器支持下通過5G技術控制各類無人機器、無人駕駛車輛, 以及精確到厘米級的北斗衛星定位,讓整個碼頭作業可24小時全天候運作。
最近這種技術方案獲得進一步的突破, 以前這類無人作業全自動碼頭只能在全新的碼頭上建造, 例如2017年上海洋山港四期。這數年來, 類似的無人全自動貨運碼頭人像雨後春筍在全國各地開花, 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南沙港。 最新的進展是始於今年落成啟用的天津港第二碼頭, 它是首個由傳統貨運碼頭進行升級建成的。在兩年建設中所累積的經驗, 能讓分佈於全國各地的大大小小貨運碼頭走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想想我們國家在全球十大貨運港口中佔了七個, 當中首三名中佔了第一、三兩位, 日後改造後必然會更進一步, 助力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