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負資產」嗎?

最近國內有一網絡辭彙非常流行 - 躺平。意思是於國內有一群人,認為自身無法與現時的社會結構、經濟環境等氛圍中接上軌,同時對於現實生活環境感到失望並贊同「與其跟隨社會步伐及固有期望而堅持奮鬥但得不到應有回報時,倒不如躺平」這類思維模式。躺平是以無欲無求為該思想核心及處事態度,推崇「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下一代、不消費」及「僅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被視為低慾望族群。根據以上解釋,毫無疑問躺平絕對是消極行為,對社會而言百分百是「負資產」。但是,如果有一類人只是不需要工作,但仍收入不斷,對消費花錢並無壓力而躺平,這仍然是「負資產」嗎?

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躺平一族,條件必須是擁有能產生被動收入的經營性資產,從而讓其財務自由,這樣才能辦到不工作、不努力,但仍然有錢可維持不同品質生活的躺平。但要怎樣才能擁有被動收入呢?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有提到,只有在B(Business)及I(Investment)這兩個象限中,才可以不用親身工作都有得到收入。當然,要成為「B」的企業老闆,讓公司系統自動營運,再賺取利潤,這需要一段時間經營,並非每位朋友都能實現。但在「I」象限中,所謂的投資,就較容易得手。

在「I」象限中所說的投資,除了本欄之前有提過的高股息股票、派息基金、全款支付的物業等工具外,也可以透過購買其他經營性資產,從而產生被動收入。舉個例子,當朋友們有多餘錢想買輛車的時候,會選擇買一輛日常代步的車,還是買貨車?如果選擇前者,除了滿足個人需求或慾望外,沒有其他功能,經過年復年的折舊之後,再換車再花費,沒有產生任何價值。相反,如果是選擇買一輛貨車,效果則完全不一樣,自己要用車時可以自用(好不好看另作別論),其他時間可以出租給別人經營生意,賺取租金收入,日子有功,可能會演變成一車隊,賺到足夠的租金收入後,財務自由指日可待。看到同樣是一輛車,可有如此大的差別,這就是經營性資產的力量。

很多朋友都想不工作,同時又不想影響生活品質,這絕對是合理願望。但在此之前總得花一番功夫,累積財富,再改變消費模式,從滿足個人慾望的花費,變成錢生錢的概念。當實現財務自由後,管你要躺得多平,都不會成為社會上的蛀米大蟲。

作者:Wayne
會計及財務專業
中國註冊金融分析師
從事會計工作超過十年,現為家庭及企業理財策劃顧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