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低估功能的保障產品
巿場上的保障產品林林總總,其實來來去去都那幾款,只是個別的細節不一樣罷了。而當中除了上個禮拜說過的人壽、危疾保險的功能上容易被朋友誤解,加上消耗性或儲蓄性的運用也經常被混淆。其實,除以上兩種外,還有幾種保障產品,雖然朋友們都認為是必需配置,但是往往低估了其價值及功能,可能很早之前就已投保,但沒有與時並進,保障額遠遠落後於巿場應有水平,仍然欠缺意識反覆檢視,如若遇上不幸需要用到理培,才發現保障額度不足,到時再對保險公司或中介人有負面評價,則有欠公評。
最容易被忽略價值的是醫療保障,原因如以上所說,絕大部份朋友都認為必需,可能剛出社會時已經投保了一份,但時光飛逝,當日所投的,能應付今天的需要嗎?早幾天與朋友聊天時,他非常認同保障的重要性,但再探討下去,發現他的醫療保障已是15年前的產品,每晚醫院房費只有$250的賠償額,試問一下,今天澳門或香港的私家醫院,那家的房費是$250。遠的不說,澳門私家醫院房費每晚徵收$600-$800相信都不會懷懝,甚至更貴都覺得合理,還認為醫療保障是「有」就能永久?今天的醫療保障已分為兩大類,其中一款是傳統的,每項收費的賠償額都有上限的,但這類產品,如遇上重大疾病時,額度就會顯得嚴重不足,所以當新一代高端醫療保障出現前,普遍會認為危疾保障就在此時大派用場,所以到了今天,仍有朋友會以危疾賠償用以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的概念存在,之前已解釋過功能上不對。所以現時不同保險機構都有「高端醫療」保障產品,在各種項目中都是無上限保障額,機乎能應乎大部份的醫療開支,當然保費則較高,取決於保障地區範圍以及「墊底費」的多寡。
另一種容易被低估的保障產品就是意外保障,價格低簾,很多朋友的首份保障都是意外保障,同樣的問題出現,當年的保障內容包含跌打、針灸、物理治療嗎?或是只有遇上意外時因應肢體的殘障部份及程度,按比例的作出賠償,而甚至有朋友只投了意外身故保障,意指是得罪的一句,人不走,一毛錢都沒有。
保障產品絕對沒有一勞永逸的概念,巿場上有任何變化,保障產品便會有相應的改變,明白朋友們很難記得自己所買的保障產品內容,但也不要過份依賴中介人的提醒,自己也得負上責任,始終最終得益的都是自己,快找你們的中介做個詳細的保單檢視,重新審視一番。
作者:Wayne
會計及財務專業
中國註冊金融分析師
從事會計工作超過十年,現為家庭及企業理財策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