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對疫苗副作用感擔憂 戴華浩:死亡機率「低過行出街畀車撞」

政府計劃引入適合小童專用mRNA疫苗
目前本澳新冠疫苗已接種99.5萬劑,全民接種率為72.8%,儘管政府不斷呼籲居民盡快接種疫苗,但居民不接種疫苗主要是對疫苗保護力存疑和對副作用感到憂慮,令本澳19歲以下及70歲以上的接種率較低,接種第3針加強劑的居民亦不算踴躍。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坦言,「打針肯定有副作用」,但疫苗副作用輕微,又形容出現死亡機率「絕對低過你行出街畀車撞」;至今澳門沒有人因接種疫苗出現重症,也沒有人接種疫苗後死亡,現時3歲至12歲的小朋友,只可以打滅活疫苗,衛生局正向生產商洽談購買專為5至11歲小童而設的mRNA新冠疫苗新劑型,待疫苗抵澳會盡快開展接種。

市民對疫苗保護力副作用存疑
昨日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上,有不少居民致電節目反映對疫苗的保護效果存疑,其中市民莫小姐表示,疫情沒完沒了,令不少人出現抗疫焦慮症,身邊有不少親友認為「中招後會痊癒,且Omicron感染死亡率不高,既然打唔打都會中招,點解仍要一定打?」居民認為不一定要打疫苗。市民許小姐亦質疑疫苗保護效力,全球接種疫苗率不低,為何接種了疫苗仍感染?
市民鮑小姐表示,政府總是呼籲市民要盡快接種疫苗,甚至日後要打齊2針才可進入公共場所和餐廳,其家人患有先天性疾病,以致未能配合政府政策,擔心日後出行會因此受阻。市民張生反映,親友接種第一劑後副作用較大,對第二針卻步。
戴華浩重申,一定要打疫苗原因是,雖然疫苗預防率沒有預期高,但依然會有預防作用,其次是可以減低感染後傳播給他人的機會,三是可以降低發病後引發的重症、住院和死亡率。
至今未有人接種疫苗後死亡
戴華浩又謂,絕大多數人可以接種疫苗,只有對疫苗的成份過敏才不建議接種。全球多項研究數據顯示第 3針選擇「溝針」所產生免疫效果會較好,亦不會增加出現不良反應機率,但市民仍要注意接種 mRNA疫苗會否出現不良反應,特別是在年輕男性較容易出現心肌炎。
對於市民毛先生批評,接種疫苗是會有副作用,甚至死亡,為何政府仍強迫市民打針?戴華浩承認,接種疫苗是會出現副作用,「有人反應會大啲,有人會好唔舒服,成個月瞓唔到覺,有啲人針口痛,不斷咁想瞓覺。疫苗多多少少會有令人唔舒服副作用。」但一般反應較輕微,亦不會持續長時間,這是全球打了幾百億支疫苗後得出的經驗,亦有臨床試驗結果,出現嚴重副作用機率非常低,雖世界各地都會有死亡個案,但風險非常低,他形容是:「絕對低過你行出街畀車撞,出現交通意外死亡的機率」。由始至終當局沒有強迫市民打針,有替代措施讓居民選擇。他稱:「至今澳門沒有人因接種疫苗出現重症,也沒有人接種疫苗後死亡。」
全民接種率72.8%兒童長者接種率低
戴華浩又重申,疫情防疫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疫苗接種,目前本澳新冠疫苗已接種99.5萬劑,全民接種率為72.8%,若以3歲以上年齡人口計算,疫苗接種率是74.7%,若按12歲以上年齡人口計算,疫苗接種率為82%;按年齡段計,3至11歲約為1.6%,12至19歲約65%,20至29歲約94%,30至39歲約96.3%,40至49歲約99.9%,50至59歲約81.5%,60至69歲61.6%,70至79歲約41.9%,80歲或以上約14.9%。
戴華浩認為,現時本澳19歲以下及70歲以上的接種率較低,有需要提升。長者不接種疫苗的原因,多是因為自身有不同的疾病,誤解不能接種疫苗,事實上長者感染後更容易出現重症和死亡,長者更需要接種疫苗。
至於第3劑加強針接種情況,戴華浩形容不太理想,現時每日約有1,000人接種疫苗,其中有1半是接種第3針,情況不算踴躍,他希望大家盡快去打3針。
梁亦好:計劃引入適合小童專用mRNA疫苗
現時3歲至12歲的小朋友,只可以打滅活疫苗,但不適合接種現時市面上的mRNA疫苗。衛生局表示正向生產商洽談購買專為5至11歲小童而設的mRNA新冠疫苗新劑型,待疫苗抵澳會盡快開展接種。
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解釋指,小童的mRNA新冠疫苗不是在原先的疫苗中減劑量,是全新的劑型。無論外國或中國內地、香港等,在Omicron變種病毒的變異株中,小朋友受感染的機率較高,她引述美國數據顯示,感染Omicron而住院的小朋友比例上升,新病毒會否導致小朋友更易感染和重症,值得留意,希望家長盡快帶小朋友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