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社諮委昨召開本年度首次會議 冀豐富益隆炮竹廠及文旅內涵

離島社諮委會議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召開本年度首次會議,邀請文化局代表介紹益隆炮竹廠活化計劃進展及開放安排。會上有多名委員提出,藉益隆炮竹廠(舊址)推動旅遊業發展,以及建議,進一步豐富益隆炮竹廠內元素,提升吸引力。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邀請文化局文化遺產廳廳長蔡健龍、文化遺產保護處職務主管林繼垣、文化遺產廳高級技術員梁敏枝出席會議,介紹益隆炮竹廠活化計劃進展及開放安排。議程前發言中,委員劉鳳鳴、梁俊傑、黃梁君提出希望進一步豐富益隆炮竹廠(舊址)及旅遊業內涵。

梁俊傑認為,益隆炮竹廠佔地廣闊,歷史和文旅資源豐富,必定成為離島一個特色文化地標,政府和民間要利用好益隆舊址的活化契機,進一步優化氹仔現存的文化資源,作有機整合和串聯,促進離島的文化旅遊發展。他建議,將益隆炮竹廠納入至文化局藝遊計劃的「藝遊點」,容許具有資質的藝文工作者在周五、六、日的指定時間在益隆入口廣場和園區內合適位置表演和展示才藝,並氹仔市集做好協調工作,避免表演節目相互影響。長遠而言,要充分發揮益隆遊徑和氹仔市集的協同作用,兩者定位有所錯開,做好指示,相互引流,延長遊客在舊城區的逗留時間。他又建議,充分激活氹仔舊城區的藝文氣息,打造極具吸引力的文化街區,充分利用文化局在舊城區的文化展館(如路氹歷史館、龍環葡韻、益隆炮竹廠)和市政署管理的戶外空間(如嘉妹前地、米也馬嘉禮前地),持續引入國內外具吸引力的藝術特展、戶外裝置藝術和快閃活動,定期更換,保持新鮮度,為舊城注入更多創意活力,也積極為舊城區商戶引活水。

黃梁君建議, 配合益隆炮竹廠的文化定位,未來能恆常組織相關文化、歷史及攝影導賞團,又或考慮舉辦親子工作坊等公眾活動,豐富遊徑的內涵,活絡遊徑人氣,打造氹仔舊城區的新文化地標;同時建議,加快完成有關項目內包括親子歷奇設施及其他建築物的修復整治規劃,分階段增設更多解說與指示,進一步提升吸引力與友善程度。而文化局、經濟局、旅遊局等部門需要加強協調,做好新景點推廣工作,例如研究串聯現有氹仔城區的「悠氹仔」活動,加入「澳門滿FUN」旅遊路線規劃等;最後積極發掘本澳文遺整治潛力,為市民與旅客提供更多假日宜遊的「好去處」。劉鳳鳴則指,全長約400米的遊徑,沿路經過炮竹廠的漿引區、水道、池塘、鑿炮房及貨倉等,讓市民邊走邊感受當年炮竹業的繁榮景象。但目前益隆炮竹廠(舊址)的兩個入口相對隱蔽,被松樹尾停車場擋住了入口的標誌,另一個入口沒有明顯的益隆炮竹廠(舊址)標誌,劉鳳鳴建議在入口附近加上相關指示牌和標誌。

此外,委員吳鴻祺指,近年不同部門都相應推出利用數字技術活化舊區及社區商圈的項目,成效甚佳,如經科局早前推出的關前薈及悠氹仔等活動,有助提升旅客遊覽及消費體驗;本澳現存尚有眾多物質及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過往旅客參觀方式都以傳統方式為主,若能總結此前相關項目經驗,將澳門一批世遺景點、博物館及社區商圏聯動結合,定能為疫後經濟提速增效、開拓客源。他建議,旅遊局與文化局合作,研究利用澳門世遺景點結合數字科技,深挖世遺歷史文化,打造澳門世遺數字文旅集群,以線上導賞結合線下體驗,為居民和旅客帶來嶄新旅遊元素;另一方面,經科局可與文化局聯動,把社區商圈活動如關前薈及悠氹仔、悠路環等項目結合世遺景點資源,共同打造「文旅+消費」模式,催化疫後社區經濟復蘇,同時亦為經濟適度多元提供更多場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