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混淆的保障功能

今時今日,保障已幾乎是每位朋友心中的必需品,以往都在出社會後憑著自己的收入添置所需的保障產品。但到了今天,很多年輕家庭,在下一代剛誕生時已立即為小朋友安排好一切,保障意識已大大提高。但是近日與幾對夫婦朋友聊天時,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都對各類保障產品的功能有混淆,導致在產品選擇,或保障額計算上出現誤差,最常見的是對醫療及危疾保障的意義含糊不清,仍然認為危疾保障屬報銷醫療費用的一種,當然在理解上出現偏差,今個星期於本欄中可找到正確的概念。

首先是人壽保障,上兩星期都在講解人壽保障額的計算方法,相信朋友們都有了相當的了解,我也不再重覆。人壽保障目的是保障家人,因為屬於身後利益,曾經聽朋友說過意義不大,因為與他自身無關,得罪地說,除非閣下無親無故,不然怎會沒有意義呢?不幸突然離開了,身邊摯愛除了失去親人外,經濟條件上頓時出現變化,作為有擔當的你,添置人壽保障實在責無旁貸。

而最容易被曲解用途的是危疾保障,鄭重地重申一遍,危疾保障不是,不是,不是,用來支付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危疾保障的賠償金用途是當患上重大疾病治療期間沒有收入時的「生活費」,一般計算保障額都是以3至5年的年薪,因為治療期通常都得用上這段時間。而若要為小孩子投保時,保障額的計算需較為留意,我一般為朋友給于建議時,都會先清楚知道,若小孩患病時,夫妻倆人誰會辭掉工作全心照顧孩子,那保障額就是彌補所失去的3至5年工資為基準。若將危疾保障的理賠金用於醫療費上,那日常生活開支要如何解決?

以上兩項保障,都有分為儲蓄性及消耗性,消耗性主要是成本非常低廉,當然各項條款、保障範圍、甚至保障年期都比儲蓄性有段距離,但若果閣下是社會新鮮人,收入未能支付較高的保費,或家庭開支壓力較大的朋友們,都可考慮這類型的保障產品「用住先」,待經濟能力較寛鬆時才考慮轉到其他較優質的計劃上。而儲蓄性當然各項條件都較好,但仍然聽過一些誤區,就是朋友會認為當年紀大時,把所有保障都退掉,將保單內的戶口價值混到退休計劃一同計算,也是大錯特錯。除非,他朝一日只剩下孤身一人,否則還是等到保障期屆滿後,才把保費本金加上保單紅利,一次過提取再享受人生吧。

作者:Wayne

會計及財務專業

中國註冊金融分析師

從事會計工作超過十年,現為家庭及企業理財策劃顧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