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防火法生效至今共處罰97宗 消防:發現不少唐樓走廊擺放石油氣罐

今年1至2月消防共處理153宗火警(資料圖片)

消防局表示,《樓宇及場地防火安全的法律制度》(簡稱「新防火法」)自2022年8月生效後至今年2月,已有97宗個案被行政處罰,主要涉及疏散通道上停泊電單車及擺放雜物。當局並在排查「三無大廈」時發現有不少住戶在走廊擺放石油氣罐,已通知相關燃氣公司收走以及正確處理。當局十分重視本澳危險品安全和燃氣爐安全,會持續進行巡查。

近日本澳接連發生多宗嚴重火警,當中涉及石油氣爆炸、電線短路等等,消防局副局長林俊生、教育宣傳及公關處代處理黃思添、街總大廈管理資源中心主任秦昶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如何提高居民防火安全意識。

(左起)黃思添、林俊生、秦昶出席《澳門講場》

今年首兩月共計153宗火警

林俊生介紹當局近期工作,在行動工作方面,今年(2025年)1至2月當局共處理了153宗火警,較去年同期的170宗下降10%,火警起因以忘記關爐、燃燒香燭及有人留下火種等為主;救護出勤方面今年頭兩個月共有7,595宗,與同比去年亦下降1%;在樓宇巡查方面,當局持續派員到社區進行樓宇巡查,今年首2月已巡查1,033次,對屢勸不改或情況嚴重的個案,自2022年新防火法生效至今年2月已有97宗進行了行政處罰,當中包括85宗涉在疏散通道上停泊電單車及11宗涉擺放雜物、1宗防煙門欠缺保養。

新防火法生效至今共處罰97宗

林俊生強調,當局十分重視本澳危險品安全和燃氣爐安全,並持續進行巡查,今年1至2月巡查了1,029次,亦與坊會合作走進社區宣傳,希望透過各項宣傳工作和入戶調查等,提高居民防火意識,並呼籲業界定期維護燃氣爐具,最大程度上排除潛在隱患,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為進一步消防燃氣爐具的安全隱患,當局自3月4日開放入戶檢查燃氣爐具預約登記,目前已有13戶居民預約,當中在已檢查的6戶中,發現1戶熱水爐喉管未接駁好,其他均為正常。如有需要,歡迎市民致電(853)89891373或(853)89891374、或電郵(cb-wechat@fsm.gov.mo)進行預約登記。他提醒居民日常注意警惕,加強對燃氣爐具、管道狀況的檢查,主動聯絡供應商做好保養,共同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消防已開放入戶檢查燃氣爐具預約登記(資料圖片)

街總冀優化總規章監管「三無大廈」

市民反映有「三無大廈」住戶在大廈走廊擺放石油氣罐,憂慮防火安全,市民指:「他應該是叫了石油氣,但他不在家,所以讓師傅放在門口,通常會有門口土地會上香,如果旁邊放了石油氣,我認為很危險。」林俊生回應指,針對「三無大廈」防火問題,當局2024年排查2,402次共6,893棟大廈,並處罰6宗違規個案,其餘大部分違規情況經勸籲後有即時改善。他又透露,在排查時發現有不少住戶在走廊擺放石油氣罐,當局已通知相關燃氣公司收走,同時通知燃氣公司,如果石油氣送到單位時,單位沒有人的時候不應該放在走廊的位置。

秦昶則稱,街總去年協助209棟大廈召開業主會,並協助安排管理機關成員參與消防培訓講座,但普通居民的參與比率偏低,只能透過在大廈張貼宣傳海報等作日常簡單宣傳,較為被動,希望日後可加強以線上線下宣傳。該會協助的209棟大廈中,有11棟大廈需要協助消防維修工程,當中只有9棟大廈成功進行消防維修工程。房屋局對低層樓宇雖有維修資助,以更換公共電線為例,相關8萬元的資助只夠做公共部分,入戶部分和舊電錶沒有進行翻新是導致火災很大的原因。

秦昶希望可優化《公共地方總規章》對「三無大廈」的監管,可經管理機構、小業主同意後,讓市政署可針對大廈內違法情況處罰。

去年有7宗電動車火警

另外,澳門電動車普及,有居民擔心電動車火警難撲滅,消防對電動車火警會否有專門救援部署和撲滅訓練?林俊生表示,據去年統計資料,涉及電動車,包括電動汽車、電動電單車的火警共有7宗,主要涉電池故障、電線短路,也有部分因操作不當引致火警,而今年1至2月則未有相關數據。

他又稱,本澳電動車火警數字相對較少,但隨著澳門電動車數量增加,預計電動車事故可能會有所變化,當局會密切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持續優化電動車事故的應急預案和救援策略,也會就市面上電動車的車款制訂相關救援指引,以便有效處理事故。當局已參考鄰近地區的救援策略,購置了針對電動車火警的消防裝備,並已投入使用。

至於有住戶在大廈裡的走廊樓梯內燒冥鏹,有居民問是否違法?林俊生表示,當局尊重居民習俗,但不建議市民在樓宇內燃燒冥鏹,局方經常收到有關投訴個案和舉報,會按個案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如果居民在大廈消防通道燒冥鏹,或阻礙樓宇住戶逃生,或引致火災風險的話,會構成新防火法中嚴重行政行為,會受到相應處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