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漢文醫學醫學著作 《東醫寶鑒》清代刻本藏貴陽同濟堂後人家中

許浚撰的《東醫寶鑒》是朝鮮宣祖御醫許浚所編撰的一部漢文醫學著作,成書於1610年,1613年正式刻版刊行。

該《東醫寶鑒》一套上下二函,清光緒年十六年刻本。共有25卷(目錄上下2卷,正文23卷),每卷獨立成冊,由內景篇(4卷)、外景篇(4卷)、雜病篇(11卷)、湯液篇(3卷)、針灸篇(1卷)5篇構成。該書以《黃帝內經》為理論基礎,加之金元四大家的實際醫學理論,並宣導朝鮮鄉藥運用的綜合性醫學理論和臨床典籍。它的問世確立了韓醫學的獨立地位,並最早創用「東醫」作為朝鮮傳統醫學的專用名。2009年7月31日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記憶遺產(Memory of the World)名錄的醫學著作。

是一部在中國中醫典籍基礎上,融合了朝鮮半島獨特醫藥智慧與臨床經驗的鴻篇巨製,它不僅見證了中韓兩國古代醫學交流的輝煌篇章,更是世界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這本珍貴的清光緒年十六年刻本的《東醫寶鑒》,在原百年老字型大小貴陽同濟堂後人家中被意外發現,無疑為中醫藥學界乃至世界醫學史的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東醫寶鑒》中的湯液篇,詳盡記錄了15類共計1400餘種中藥材的性狀、性味、採集方法及主治功效,這不僅是對中藥材知識的一次系統整理,更為後世醫者提供了寶貴的用藥指南。每一味藥材背後,都蘊含著自然界的奧秘與生命的律動,它們通過許浚的筆觸,化作了治癒疾病的鑰匙,開啟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之門。

而書中提出的1,130餘種病症與4,541首方劑(複方3,626首,單方915首),更是涵蓋了內外婦兒各科,展現了東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廣泛應用與卓越療效。這些方劑,有的源自古代經典,有的則是許浚根據朝鮮半島的實際環境與人群體質創新而來,它們共同構成了東醫學豐富而獨特的治療體系,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與光明。

如今,這部《東醫寶鑒》作為世界記憶遺產,不僅是對許浚及其時代醫學成就的認可,更是對全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珍視與傳承。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醫學的本質始終是對生命的尊重與呵護。貴陽同濟堂後人的這次發現,無疑為全球醫學界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與學習古代醫學智慧的機會,激勵著我們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共同推動人類醫學事業的進步與繁榮。

作者:中國貴州肖連宇 MAB&RP博士名銜 《香港文藝》簽約攝影家 香港文學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教授 獲2024國家「金絲路」卓越藝術家(民俗非遺)稱號 2021年全球(華人)金牌攝影師 法國2019坎城國際攝影節金像獎得主 古玩鑒別專家 中醫藥世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