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去年底本澳僅有萬二輛電動車 交諮委促政府研究推動居民使用

至去年底本澳有萬二輛電動車
為配合國家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雙碳」目標,環保局於2023年12月公布《澳門長期減碳策略》提出在2035年爭取實現新登記車輛100%屬零排放的電動或其他新能源車輛。然而根據統計局及環保局數據,至2024年末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53,182輛,當中電動車只有12,302輛,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偉強直言,電動車在本澳車輛總量中佔的比例仍較低,建議政府除了推動政府部門及公共交通層面使用更多新能源車,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有關政策,並研究如何推動市民使用電動車。
議員羅彩燕、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偉強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新能源車發展。

根據環保局資料,截至去年(2024年)底,本澳共有12,302輛電動車,其中輕型汽車6,480輛,重型汽車1,239輛,重型電單車3,003輛,輕型電單車1,580輛。
輕型汽車中電動車的佔比已由2019年的約4%增至2024年的約27%,電單車則由《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推出前的約2%增加至約35%。目前本澳電動電單車的數量較2022年首次推出有關資助計劃前上升約11.8倍。
羅彩燕建議資助商業車轉換新能源車
羅彩燕認為,政府目前推動新能源車的工作不錯,仍有推動空間。她又指出政府的街區電動電單車換電櫃先導計劃,為市民帶來便利,特別是方便外賣車等需較頻密換電的商業用車。
她建議政府首要推動公共巴士全面置換成零排放巴士,並以全面資助方式推動外賣電單車等商業車轉換為新能源車,以帶動市場新能源車發展氛圍。她又稱有市民及業界反映,政府推出的兩輪《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所覆蓋的老舊電單車註冊年期有落差,建議政府重新檢視,例如開放使用8年或10年以上的電單車都可以加入計劃。
羅彩燕又建議政府為運輸業界提供稅務優惠,並在公共停車場增設貨車充電位,鼓勵業界淘汰柴油貨車,既能減輕業界因油價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又能減輕政府抽查貨車黑煙排放使用的行政成本,並能保護環境,達至三贏局面。
葉偉強:新能源車佔低總比
葉偉強表示,近年政府推出了電動車推廣計劃,分三層面推動電動車,包括了經濟措施、充電設備以及推動車輛轉型等,政府在政策上先推動政府部門和公交採用新能源車,以達節能目的,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效。但從總量來看,2024年新登記機動車有12,900輛,當中電動車佔4,045輛,電動車在本澳車輛總量中佔的比例較低。
他又提到,環保局在2023年公布的《澳門長期減碳策略》,提出減碳目標「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並推動電力、陸上交通運輸領域優先於2050年前達至近零排放」,為實現目標,更制定《澳門電動車推廣計劃》,爭取於2035年實現新登記零排放輕型汽車及電單車(電動車或其他技術)的比例達到100%。他認為,倘要達到相關目標,政府除了推動政府部門及公共交通層面使用更多新能源車,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有關政策,並研究如何推動市民使用電動車。
交局:巴士92%是新能源車
交通局則回應《澳門講場》表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兩巴營運中的新能源巴士有929台,佔全澳營運公共巴士逾92%,「歐四」或以下環保標準的巴士佔比下降至約3%。

的士方面,營運中的純電動的士共210輛,佔的士總數約11.9%,油電混合的士則有1,526輛,佔總數約86.2%。
環保局則稱,當局將繼續留意市場發展情況,適時調整政策和策略,推動兩巴使用更為環保的新能源巴士,並鼓勵的士業界更多使用電動車或新能源車,改善道路空氣質素及保障居民健康,在交通領域實現減碳策略的目標。
羅彩燕冀出台指引規範電動車安全
有居民指是否購買電動車,除了價格優惠外,電動車安全問題亦是考慮重點,擔心電動車引發的火警會較難撲滅。羅彩燕建議政府出台針對電動車的安全技術指引及管理規範,例如限制車主自行更換大馬力電池、規範驗車年限、明確電池可否入電梯,並建議在公共停車場充電位安裝自動滅火設施,以及規範維修電動車專業認證等,提升市民對電動車安全的信心。

她又稱,本澳電動電單車的售價較內地貴,政府應考慮協調控制電動車價格,推動更多市民購買。
葉偉強則指出,電動車起火的處理方式有別於一般情況,建議政府做好電動車防火等安全宣傳推廣,並呼籲車主避免改裝電動車,構成風險。
公共停車場充電位國標插座增至204個
環保局回覆《澳門講場》時表示,已在全澳各區的公共停車場設置逾2,200個輕型汽車及逾600個電動電單車充電位。近期並已協調澳電在49個公共停車場充電位引入204個國標插座,便利車主的出行和充電需要。

對於居民指公共電動車充電佔不足,冀政府增加電動車充電位或換電櫃。葉偉強認為,老舊城區的環境及電壓電表等條件,或難以加裝充電位,建議在舊區設置更多換電櫃,方便區內電動電單車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