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洲都市化整治規劃出台 降人口密度增綠化搬走厭惡性設施
工務局昨公布新青洲都市化整治規劃,規劃是承接2010年公布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規劃44幅地段,總用地面積為238,800平方米,居住人口由之前規劃的2.7萬人調低至1.3萬人。區內北部將新增康體及市政設施、南部設置商業、文化及康體等設施,成為區內活力文化節點。新規劃令青洲山保育面積增大兩倍多、綠化面積增加、人口密度降低,搬走厭惡性設施,包括中途倉等,令居住環境變更好。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舉行2024年度第5次平常全體會議,會議內容包括由工務局向城規會介紹《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2024)》。
新規劃44幅地段增康體設施
土地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介紹時表示,因應2022年《澳門城市總體規劃》已頒布生效,同時要配合《土地法》、《文遺法》相關要求,當局對現有小區規劃研究進行檢視和更新。為回應青洲居民對區內發展意見及期望,包括青洲山保育、撤走中途倉、屠房及疏濬碼頭、增加公用設施和綠地等,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規劃範圍的土地面積約23.8萬平方米。規劃區北至青洲河邊馬路,南至筷子基北灣,西至跨境工業區,東至青洲新馬路及青洲大馬路。
2010年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區域建設用地總量是120,080平方米,佔規劃總面積約50.5%,共劃分成為52幅發展地段,總建築面積約104.7萬平方米,預計人口將達2萬多人。遵循《澳門城市總體規劃》限定的不可都市化區範圍,以及優化青洲山周邊區域規劃。新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規劃44幅地段,總用地面積為238,800平方米,居住用地26幅,佔比21.68%,區內北部將新增康體及市政設施、南部設置商業、文化及康體等設施,成為區內活力文化節點。而總建築面積約611,780平方米,較2010年原有規劃下降41%,參考城市設計研究方案,裙樓主要功能為商業辦公,塔樓主要功能為住宅。
青洲山劃定為生態保育核心區
新規劃居住人口由2.7萬人調低至1.3萬人。規劃落實筷子基北灣望向青洲山形成的核心視廊範圍,視廊寬度約為80米,並可以看到完整的青洲避靜院建築;在核心視廊內,樓宇最大許可海拔高度依次為15米、13米、11米。而青洲山南側受視域影響的各地段最大許可高度呈現北高南低階梯狀分布,海拔高度介乎18米至27米。落實《澳門城市總體規劃》中青洲大馬路視廊,維持聖若瑟大學主要區域的現況樓宇最大許可高度,且視廊背景建築高度以青洲山山體最高點高度為限。青洲山約4萬平方米用地劃定為生態保育核心區。
為保障青洲山景觀,青洲山周邊地段的最大許可高度以低於青洲山的海拔高度54.5米作參考;而南面景觀視廊視域內的地段,將以海拔高度控制,包括天面上所有設施,樓宇高度呈現北高南低的階梯狀分布。
麥達堯形容,相較於2020年的規劃,新規劃已優化,規劃是承接上次規劃令青洲山保育面積增大兩倍多、綠化面積增加、人口密度降低,整個規劃令居住環境變得更好,減少居住人口後,預留用地在公用設施,改善公共空間,因此今次提出青洲山視廊,令興建的建築物高度降低,搬走厭惡性設施,包括中途倉等。
中途倉將遷移土地用作公用設施
新規劃又建議重新規劃青洲山南側至濱海岸線區域,助力「1+4」經濟多元發展,未來形成區域文化活力節點;規劃提出整合跨境工業區外工業用地,增加區內商業及旅遊娛樂用地供應;當中規劃基礎設施總用地面積約5,151平方米,分別為自來水廠用地及新增變電站。中途倉未來將遷移,用地會轉作公用設施;疏濬碼頭未來將調整至跨境工業區南側。市政屠房未來將考慮遷移至區外。
麥達堯透露,在人工島興建的中途倉已竣工,具體搬遷時間需視乎有關部門安排,至於規劃提出搬遷屠房是願景,暫時仍會繼續使用,長遠規劃方向希望搬遷後,用地變成海岸活力的節點。
規劃同時將通過將青洲大馬路、青洲河邊馬路等道路的等級調整為主要道路,打通包括青洲新馬路在內的青洲山邊環路,優化區域支路網,以完善區域路網結構;未來亦會結合綠地空間及路側行人道,以步行道、行人天橋、地面步行廊道等多種方式在區內形成便捷可達的立體慢行系統路網,連接區內主要公用設施及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