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盤規劃因地制宜 為91個露天巴士站建上蓋(下)

(文接上期)本澳道路交通的巴士運行現實情況是,道路總長450公里,設置有86條巴士固定線路,由澳巴和新福利兩家專營公司合共1,057輛巴士循環穿梭行走,其間要停靠439個公共巴士站上落乘客,去年全澳巴士載客量逾2.1億人次。此外,有些巴士站還與博彩娛樂公司的職員通勤專車和招攬生意點對點互通的免費穿梭巴士(俗稱「發財巴」)共用。因此根據不同的道路條件、客流狀況、站點距離、交通銜接和人車安全,及不影響其他交通工具通行等綜合要素設置巴士站顯得至關重要。以本澳現時環境和條件而言,要擇地建立一個符合各項標準的規範巴士站並非容易,因此絕大多數巴士站的設置只能借用路邊大廈騎樓底的人行道上簡單地在豎立一兩根站牌便算大功告成,更有不少的巴士候車點僅憑獨一無二的一柱站牌立於空曠的露天地方或大樹底下。今年全澳首5個月公共巴士的載客總人數為9,000萬人次,現時巴士班次日均量為9,252班,乘車日均人數為61.3萬人次。數據顯示,全澳的室內巴士站僅有區區的15個,龎大的乘客流量主要是依靠424個室外巴士站(多數設於大廈騎樓底)和91個設於露天位置的候車點分流疏通。室外和露天巴士站究竟是否具有避雷設施不得而知,無遮無攔日曬雨淋的處境已足令無數的候車大眾苦不堪言。時序已進入盛夏「三伏天」和台風季節,不及時解決問題,事態無疑將會進一步惡化。

平情而論,交通事務局是了解情況的,也有心去改變現狀的,近期該局在聽取本人反映市民的意見後,迅速地優化一些室外候車站而獲得市民的稱贊。問題是有些條件並非交通事務局獨力所能解決,如有些站點所處位置的行人道寬度不足、有些又緊靠山邊地方、又或者周邊栽種有樹木等等,稍有改動變更都涉及不同的法律法規、不同的管轄部門。為此,建議當局設置機制或成立專責組織統一規劃、協調推進。在現階段,可否建議交通高等委員會如同設置「道路工程協調小組」一樣,組建「優化室外巴士站建設協調小組」專門規劃和落實具體工作。對一些完全露天的巴士候車站點,建議當局因地制宜地搭建一些簡易的遮陽棚,作為臨時補救措施,解燃眉之急以應對惡劣天氣的到來。(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