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藏」出來的古代藝術品的價值內涵(一)

古代藝術品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人類歷史與智慧創造的結晶。其價值體現與歷史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和審美情趣密不可分。古代藝術品能存世至今,是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收藏家、藝術家的呵護,才有今天。其價值內涵又與知名度、藏品質量、藏品時間、以及厚重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歷史、存世量等內斂因素有關。
古代藝術品,作為一種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情感的載體,見證了中國的歷史敘說了中國的文明。其它的價值內涵,並非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而是深藏於政治、經濟、文化、人文、地理之中,其背後藏著數不勝數的歷史故事。要理解它的價值內涵,就需要我們去細心發掘和領悟,用金錢是難以衡量它的。在鑒寶節目中,為什麼我們的鑒定專家張口閉口就說:「價值連城」、「無法估價」。並非專家信口開河,而是專家較瞭解它的真實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文等所蘊含的價值。
在這裡,筆者借此機會,為我們專家說一句公道話。
古代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內涵,首先體現在其歷史與文化上。每一件古代藝術品,都是其創作者或工匠在某個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產物,它承載了豐富的歷史資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欣賞和研究古代藝術品,我們可以瞭解到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社會習俗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這種歷史與文化的積澱,使得藝術品具有了超越時空的價值內涵,成為歷史的見證。
其次,古代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內涵,還體現在其精氣神和審美價值上。藝術是情感的表達,是心靈的寄託。古代藝術品更是從歷代的皇帝、王公貴族、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等,通過藝術家或工匠將自己的思想、情感、體驗的轉化。讓時代烙下的印記,類似於這樣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史料記載,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後更名為朱見濡。在位(1464至1487年)期間,在鬥彩瓷上,就非常具有傳奇色彩。成化皇帝明憲宗當時專寵比自己年長17歲的妃子,也就是「萬貴妃」。偏得成化皇帝朱見深的喜愛,成化鬥彩器就是萬貴妃的玩賞之物。朱見深在人力以及財力上,是不計成本的要求去燒製,成化鬥彩極其名貴,最主要是貴在彩飾工藝上創新與精湛,用「精工細作」概括成化鬥彩的品質完全恰當。說明了古代藝術品的審美價值不僅在於其形式上的美,更在於其能夠觸動人的內心,引發人們對生命、愛情、人性等永恆主題的思考。
然而,古代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它需要我們用心去「藏」。這裡的「藏」,而是指我們要以一種謙虛、敬畏的態度去對待古代藝術品,去發掘其深層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文、歷史的價值內涵。我們就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古代藝術品,知其真正的價值內涵。
作者:中國貴州肖連宇 MAB&RP博士名銜 《香港文藝》簽約攝影家 香港文學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獲2024國家「金絲路」卓越藝術家(民俗非遺)稱號 2021年全球(華人)金牌攝影師 法國2019坎城國際攝影節金像獎得主 古玩鑒別專家 中醫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