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黔藝苑明永樂青花花卉紋扁瓶的由來

貴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口約有三千八百萬人口。除了部分少數民族是原著民族外,貴州大部分人口都是從中原乃至於南方諸省遷移而至。歷史上有十次人口大遷移,其中明代大規模的軍事移民則是由明代朱元璋發起的。西元1381年,也就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直取雲貴,第二年就將雲南平定史稱「太祖平滇」。當時朱元璋的乾兒子沐英奉命率萬餘官兵留守,其餘的部隊就在此地屯田養兵,大都分散於黔中的大部分地區。其中現在著名的安順屯堡文化最為出名,這也是屯兵最多的地方。

在《明太祖實錄》中有這樣一條記錄:「西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二月太祖以白金錠賜予江西等處軍士戍守者千八百人,通年又賞賜江西袁州等衛隊從征雲南軍官鈔四萬九千錠」。有歷史記載,貴州各府衙中江西籍占大多數,並且大都是洪武年間的軍官。那麼他們又是江西何地呢?根據貴州安順市西秀區舊州詹家屯曾氏族譜記載,曾鞏後代來自江西南豐。花溪區鎮山村素有「班李不能成親」的祖訓。據史料記載,該村先祖李仁宇將軍于明代中期從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受命如黔,除此之外還有江西泰和人,著名人物有郭子,還有江西吉水人,著名人物有鄒元標(受命於都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江西名人遷移至此。 貴州省是一個多名族聚集地,古代遷移而來的人不盡其數,代代人才輩出。其中,元未明初富可敵國的沈萬山因鬥不過朱元璋被充軍戍邊,其故居就在現在安順屯堡,死後葬於現在的福泉市福泉山。所以,在貴州你只要留意屯、所的地名,在明代就是屯兵處。運氣好還能尋到東西。2021年4月因拍片子偶遇,還淘到一隻清代祭藍釉香爐(見上圖)。

可見,貴州古代雖為少邊窮地區,其實它蘊藏的文化底蘊豐厚。如貴州黔藝苑明永樂青花花卉紋扁瓶(抱月瓶)就來源於百年老字型大小貴陽同濟堂創始人于德楷家族。該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時期流行於西夏的陶製馬掛瓶,左右雙系,用以掛於馬鞍之側,其獨特的工藝造型,蘊涵著西域遊牧民族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明代以青花為裝飾,結合扁瓶(抱月瓶)自身獨特風格,將色彩與器形完美融於一體,使其發展成為陳設用的藝術品,以永宣時期最負盛名。

下圖為黔藝苑藏品圖

下圖為黔藝苑平俯視角圖

青花花卉紋扁瓶

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明代青花花卉紋扁瓶

明代永樂開始,青花瓷器裝飾擺脫了元代繁複細密手法,注重留白

的視覺效果,白地青花更顯其清麗風格。這件明永樂青花花卉紋扁瓶(抱月瓶),通體青花裝飾,造型清秀典雅,為明永樂青花瓷器中精品之作,品相極好,存世於今,殊為珍貴。該瓶與北京故宮藏品為同款,與2010年蘇富比拍賣香港天民樓的藏品,也極為相似。(下圖為網路下載圖,如遇侵權,即撒回)

作者:中國貴州肖連宇 MAB&RP博士名銜 2021年全球(華人)金牌攝影師 法國2019坎城國際攝影節金像獎得主《香港文藝》簽約攝影家 香港文學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古玩鑒別專家 中醫藥世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