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墳馬路雙屍案再揭社會哀歌 政府冀透科技手段發掘隱蔽長者

政府冀透科技手段發掘社區中隱蔽長者

近年先後發生多宗長者在單位倒斃的悲劇,本月初西墳馬路一對母女伏屍家中逾1年始被發現更震驚社會,是年邁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哀歌。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時承認「一年之後先至發現真係已經太遲」,當局一直思考如何打破各部門之間數據壁壘,如透過敬老金、養老金、社會服務和醫療系統等,發掘隱蔽長者,同時希望利用一些科技手段,例如發現手提電話一日之內完全無運作,則可能定義該名使用者出現了問題,當局便會主動接觸了解情況。

繼2022年9月,西坑街永富新邨揭發一宗雙屍慘案,一對居於某單位的70多歲的姐弟被發現死於兩個房間內,其中女死者死去超過一個月,兩姐弟均澳門居民,事件揭年邁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哀歌。惟今年2月7日,臨新農曆新年,再揭西墳馬路一對母女伏屍家中逾1年始被發現,直至業主上門收租才揭發事件。事件中年老死者屍身已呈白骨化,中年死者屍身因環境因素已被風乾,震驚社會。

接連發生長者倒斃住所誰之過?

事實上,近年本澳屢屢發生長者倒斃住所長時間後才被發現的個案,但相關部門公布的資訊比以往更少,甚至出現拒提供相關個案基本新聞訊息。有傳媒曾向司警及社工局查詢有關市政署大廈發現母女屍體事件資訊,「但司警僅回覆事件不涉及刑事,社工局則回應因涉及個人私隱而不能提供個案資料,除此之外包括死者的年齡、身體狀況、是否有社工跟進及是否有長期就醫等情況卻一律沒有透露」。有議員批評當局對有關事件態度迴避,令社會難以了解悲劇發生的原因及查找政策缺失,避免同類悲劇再現。

西墳馬路一對母女倒斃住所逾1年方被發現

再有長者倒斃住所逾年始被發現,政府有否為此進行檢討?歐陽瑜表示,事件涉及整個特區政府不同部門,政府有比較過該兩宗事件,2022年的案件更複雜,因為相關人士沒有任何資料,連就診記錄也沒有;西墳馬路事件的母女則有部分資料,當局現正整合相關資料,當局在發現沒有死者申請援助的資料時,已不斷尋找對方,她承認「係太遲,一年之後先至發現真係已經太遲」。

歐陽瑜:研賦權部門可進入長者單位

歐陽瑜稱,之前出現類似問題後,一直思考如何打破各部門之間數據不能互通的壁壘,如透過敬老金、養老金、社會服務機構和醫療系統等,發掘一些較少與社會接觸或住得相對隱蔽的長者;又或是賦權予相關部門,在有需要時進入單位,以社屋為例,能否透過與房屋局溝通,讓預先簽定同意書的戶主,在有需要時可有後備匙進入單位。不過歐陽瑜認為,首要是必須與居民接觸溝通。

歐陽瑜

在及時發現方面, 歐陽瑜希望利用一些科技手段,例如發現手提電話一日之內完全無運作,則可能定義該名使用者出現了問題,當局會主動接觸了解情況。她期望未來有相應機制,可更早發現類似情況,亦有信心與各部門協調和解決資料互聯問題。

韓衛:長者活動偵測與個資法無衝突

被問到西坑街發倒斃住所的母女曾申請社工局甚麼方面的援助?社工局局長韓衛表示,有關事件「一單都嫌多」,該對死者曾申請社工局部分服務,社工局每年會對敬老金數據進行風險檢查,不過他承認:「每年先做一次,時效上確實難及時發現。」他認為當局需要加強與敬老金方面處理數據的程序和時間等。

至於部門間數據互聯是否存在難處?韓衛指,因應每個部門收集數據的目標不同,例如敬老金以發放為目標,是否具備條件予其他部門做數據互聯,這是需要根據程序處理。當局會盡快透過高科技手段偵測不同長者活動情況,包括透過加強各方面數據溝通、與合作單位開展發掘獨居長者相關計劃和開發應用程式。但他提到,在程式開發等方面需時,希望盡快能夠開展,他又期望發掘更多途徑發覺獨居長者的情況。

各部門數據互聯及長者活動偵測工作會否涉及侵犯長者私隱?韓衛稱,會與不同部門探討及結合各種證據,包括從數據評估,與長者親友了解情況等,透過不同途徑了解可能存在的危機,及時提供支援。他相信以長者生命安全為依歸情況下,有關情況與個人資料保護法不會有衝突。

正與托兒所開會聽取安裝監控意見

去年10月氹仔坊眾托兒所一名女嬰在托期間出現異樣,送院後證實不治,案件後移交司警調查處理,至今未公布調查結果。當時社工局表示,為加強對托兒所及幼兒的保障,與個資辦共同研究落實托兒所安裝視像監控系統(CCTV)可行措施。

時隔多月,被問及研究托兒所安裝視像監控系統進展,韓衛稱,早前與個資辦商討具體方案,目前正等待安排聽取意見,局方這兩個月與所有托兒所開會及聽取意見,希望共同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及取得共識,他形容大部分機構對相關工作較樂見其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