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業總商會冀逐步「撤辣」 倡重開非住宅置業居留引活水

鍾小健指疫情後澳門樓市成交並未改善(資料圖片)
疫後本澳經濟正在復甦階段,旅遊博彩業行頭得到復甦,然而地產業界反映市況仍處低迷,成交量較 2022年再下跌3%,澳門地產業總商會會長鍾小健表示,地產行業規模對比2016年鼎盛時期已縮減七成,認為政府「減辣」措施的作用有限,冀政府能夠因應經濟環境、樓市情況逐步「撤辣」,並建議重開非住宅置業居留引入活水,倘政府能夠「撤辣」,全年樓市料先苦後甜。
澳門地產業總商會昨日假新東方置地酒店舉行甲辰年新春團拜酒會。會長鍾小健表示,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2023年本澳旅客入境數及賭收穩步復甦,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亦顯著下降,民生經濟持續改善。橫琴澳門新街坊熱賣,及橫琴將於短期內「封關」管理,加速澳門居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局良好。


但他又指,地產業仍然低迷,行業規模自2016年至今已縮減七成。過去三年疫情消耗各企業不少現金流,多數需向銀行借貸捱過疫情帶來的沖擊影響,即使放寬防疫措施政策後,澳門中小企業經營情況雖有好轉,但由於美國持續加息,拉高港澳地區利率,同時令還款壓力增加,部分企業的利息開支更急增三成。目前,內地及港澳均面臨股市下跌、樓市低迷、銀行放貸轉趨審慎等三重壓力,令資金流動性大幅收緊,企業融資難上加難。
此外,澳門樓價向下,成交低迷,令銀行因應樓市及經濟環境重新作風險評估,部分企業及業主近年被銀行追收貸款本金 (俗稱Call Loan),更令資金流動性變得更差,因此,本澳企業仍需時處理之前積壓的債務關係,要較長時間才能走出困境,經營上仍有很大壓力。
以樓市作切入點改善健康發展經濟
鍾小健認為,去年本澳經濟數據雖然亮麗,但不論是企業、還是市民,普遍生活仍然困難,建議政府改善經濟的切入點,樓市是最佳選擇,當樓市成交恢復活躍,企業和投資者能夠套現,銀行亦會因成交轉好而願意增加放貸,銀行追收貸款本金的風險便會下降,市場現金流自然增加,這樣能帶動消費與投資信心,從而達到改善健康發展經濟的目的。

隨著公共房屋政策逐步完善,福利房屋供應大幅增加,社屋、經屋供應開始已滿足需求,反映政府照顧無能力置業居民住屋需要的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而過去十年特區政府收回過百幅閑置土地,將有條件透過增加供應來調控樓市,及有條件為樓市全面撤辣,增加庫房稅收入。事實上,中產居民私樓佔全澳住宅比例超過七成,而房地產更是中國傳統居住與置業累積財富的主要方式,因此,政府在當前房地產市場疲弱的情況下,建議政府扶持私樓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撤辣提振投資消費,炒風若起可再加辣
鍾小健引述統計局資料,指去年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高達30,900人,佔本澳勞動人口達一成,除此之外更拉動建築、裝修、物流、金融及室內設備等各行各業,為澳門提供大量就業職位。但目前房地產成交疏落,業界經營相當困難。如情況持續沒有改善,將會引來新一波失業浪潮,並加劇其他行業的就業壓力。
因此,該會建議政府能夠透過全面撤回之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提振樓市成交,保障業界生計及市民的資產價值,並激活投資和消費。倘全面撤辣後樓市出現過熱,有需要隨時可重新「加辣」,主導權完全在政府手上,在該放時就應該放,該收時就應該收,靈活運用好政策工具箱,積極的貨幣政策,讓樓市得以健康發展。

資金流動性仍欠佳經營仍有很大壓力
鍾小健又反映,過去三年疫情消耗各企業不少現金流,多數需向銀行借貸捱過疫情帶來的沖擊影響,即使放寬防疫措施政策後,澳門中小企業經營情況雖有好轉,但由於美國持續加息,拉高港澳地區利率,同時令還款壓力增加,部分企業的利息開支更急增三成。目前,內地及港澳均面臨股市下跌、樓市低迷、銀行放貸轉趨審慎等三重壓力,令資金流動性大幅收緊,企業融資難上加難。
此外,澳門樓價向下,成交低迷,令銀行因應樓市及經濟環境重新作風險評估,部分企業及業主近年被銀行追收貸款本金,更令資金流動性變得更差,因此,本澳企業仍需時處理之前積壓的債務關係,要較長時間才能走出困境,經營上仍有很大壓力。
建議開放非住宅用途投資移民引入活水
鍾小健又說,疫情後澳門樓市成交並未改善,成交量相比2022年再跌3%,而一手新盤大概呎價從1萬元跌至最近的6,000元左右,回落達四成。按此推算全澳不動產的資產價值從疫情前的1.2萬億萎縮至不足8,000億,澳門中產居民身家縮水之餘,甚至負資產,面臨被銀行追收貸款本金的風險。而隨著利率上升,供款壓力亦隨之增加,居民收入普遍在短期內難以恢復疫情前水平,導致消費降級,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使政府對樓市「有少少減辣」,但個別單位的成交價是「壯士斷臂」,成交量仍未有增加,認為現時最大障礙是仍有特別印花稅限制,沒有外來資金,建議政府先完全「撤辣」,再開放投資移民,建議要投資商鋪或寫字樓,可參考香港投資額3,000萬元,倘加上政府能夠「撤辣」,本澳全年樓市料先苦後甜,但若政府不開放「投資移民」,無法令市場感受到「甜」。
鍾小健稱,明白市民擔心開放類似過往的投資移民,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後,更多人享受本澳福利而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建議政府可為未來的投資移民設立限制條件,包括必須繳稅至一定程度,才可享有某些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