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代表團結束訪澳行程 林西強:冀國家航天工程增澳元素

參觀天文科學展廳

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昨上午參觀科學館,隨後結束在澳為期三天訪問行程。代表團團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總結時表示,科學館以最新技術展示最新科技,參觀科學館為代表團在澳門之行畫上完美句號。他希望藉著此行讓澳門同胞進一步了解國家的載人航天工程,增強澳門青少年對探索科學知識和航天工程的興趣,亦希望在將來國家的載人航天工程中能有更多的澳門元素,並祝願澳門未來更繁榮。

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昨上午繼續訪澳行程,昨上午9時半,代表團一行在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教表局局長龔志明陪同下,前往科學館參觀,分別到天文館觀看影片,並參觀北斗衛星系統科普國際實驗室、數據科學廳、中國科學家精神展廳、中國航天航海科技薈澳特展,以及天文科學展廳等,由科學館館長邵漢彬為代表團作介紹。

航天團參觀北斗衛星科普實驗室

王亞平勉同學勇於追夢勤於圓夢

一行參觀科學館的北斗衛星系統科普國際實驗室時,曾參與「天宮課堂」的東南學校學生黃景培,與兩名科學館科技村的學員,包括永援中學學生沈宇軒、新華學校學生翁欣慧,在現場與航天員王亞平見面,王亞平亦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王亞平表示,對這位同學印象深刻,又對他們表達了美好祝願,寄語澳門學生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她又關心黃同學即將高考,希望他可以考入理想大學,同時希望未來可以在北京和他們相聚再作交流。

王亞平(左3)和澳門學生交流

接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參觀了正在科學館舉行的「逐夢蒼穹·探索深海——中國航天航海科技薈澳」科普展覽。該展覽分為序廳、逐夢蒼穹及探索深海三大展區,展出包括首次入澳的月壤、馬里亞納海溝海水、「嫦娥五號」返回器、《東方紅》的樂音裝置、模型及多媒體互動展品等,展品總數超過40件。透過珍貴的實物、模型及多媒體互動展品等形式,讓參觀者一同分享國家航天及航海事業的驕人成就。

航天團參觀科學館航天航海科技薈澳展覽

林西強:感受到澳同胞對載人航天熱情

林西強在總結是次訪澳之旅時表示,透過昨上午的參觀行程,認識到澳門科學館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很感謝特區政府悉心安排,見到澳門的美麗和繁榮,亦感受到澳門同胞對載人航天的熱情,尤其是青少年對航天員的好奇,令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希望通過代表團訪問,讓澳門同胞進一步了解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促使澳門青少年進一步增強對探索科學知識、航天工程興趣,希望國家將來航天工程中有更多澳門的元素,並衷心祝願澳門更加美麗、繁榮和美好。

林西強

邵漢彬:航天代表團認同科學館科普工作

邵漢彬則表示,在今次參觀期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一行參觀了館內多個展廳,他並向代表團一行介紹了科學館的基本情況,包括科學館由貝聿銘大師設計並由數個幾何的公式組成。「心形樹」本來是一個圓球體公式,當時是其與貝大師的兒子一起揀選這棵樹來澳,代表了貝聿銘的簽名,但後來自然生成了心形,還成為了澳門人的集體回憶,直至今時今日。同時,他介紹了科學館是兩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分別是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國科基教育基地,以及向代表團成員介紹科學館作為學校戶外教室,包括航天內容等。

邵漢彬

邵漢彬稱,代表團非常讚歎和認同館方所做的航天科普推廣,他也代表了館方希望日後能獲對方多些支持,包括希望有機會再來澳門與學生近距離接觸等。其中在天文館播放了精心準備的中國航天工程50年的內容,代表團看完後都很感動,他並引述航天員回覆提問時指,天文館模擬的星空與太空所見的很相近。

航天團在天文館觀賞中國航天工程50 年影片

訪澳三天行程豐富促交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是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於12月1日抵達本澳,展開三天訪問行程。代表團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帶隊,成員包括執行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劉伯明、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張陸,以及載人航天工程系統相關領域專家共17人。12月1日晚上,特區政府於君悅酒店設歡迎晚宴款待代表團一行,行政長官賀一誠等出席。

代表團於12月2日上午出席在中葡平台綜合體舉行的中國載人航天專場報告會,大會開場播放中國空間站專題影片「天宮築夢 探索無限」;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鍾紅恩、神舟十四號乘組指令長陳冬、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王學武分別作報告。

代表團成員並與約400名澳門大、中學生,澳門科技界人士、社團代表等交流互動。

代表團和出席的嘉賓及學生合照

代表團於昨日上午參觀科學館後,結束行程離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