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司:透過績效評審應對公僕「躺平」 至10月底公務員總數減至3.4萬

張永春
有議員反映,有部分公務員仍存在少做少錯心態,甚至「躺平」,議員關注政府如何進一步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真正讓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承認,有部分人存在「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甚至「躺平」的情況,他認為首先應由領導主管的態度抓起,倘主管都抱著這種態度,難以要求下屬有所作為,加上公務員的績效評審以解決問題。
去年行政法務範疇引介中指,透過對《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及相關法規的修改,對公務人員的調動制度作出優化,同時將部門領導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職權法定化,並引入人事管理電子化的相關規定,以充分運用人力資源,提高行政效率。公務員職效,領導主管擔當責任等,昨繼續受議員關注。議員宋碧琪反映,公部人員中仍存在違規、違法個案,而且存在遇事怕事、遇事避事、不做不錯、甚至「躺平」不做事的情況,連主管「都無乎,叫唔郁」,長期下,部門工作堆在部分人員身上,影響士氣,又從何談起擔當、作為。她提出,希望「讓能者上、劣者下。」

官員問責要有容錯機制
張永春表示,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依法守法、有所作為,疫情三年期間的表現有目共睹,但無可否認有部分人存在「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甚至「躺平」的情況,公務員「躺平」最令人頭痛,因為他不搞事、不與領導作對,產出不多,認為應透過做好每個公務員的績效評審以解決問題。
在領導主官及官員問責上,他認同「有錯要調查」,但認為官員問責上要有容錯基制,否則可能造成「避錯」情況,以及很難形成有所擔當的公務員文化。
對於議員龐川關注到公務員職評估以及公務員培訓制度的成效。行政公職局局長吳惠嫻表示,職效評審委員會去年對49部門的最近三年情況作評審,已向相應部門發出評審報告及建議,2025年將第二次職效評審跟進。
修改領導主管通則將規管私人生活行為
議員李靜儀問及如何完善官員問責制?張永春表示,將修改有關領導主管人員通則的法律及行政法規,對官員所應遵守的義務作出更加詳細的規定,例如官員在私人生活中的行為,當會影響到部門的聲譽,或令公眾對其職業操守、個人誠信存疑時,應負起相應的責任。同時優化人員任免方面的規定,將訂定更加具體的處長級主管的選用條件,例如除了相關的學業背景、工作經驗及工作能力之外,還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課程並且成績合格。

此外,他又稱,政府將檢討《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中有關紀律制度的規定,在一般紀律制度的基礎上,制定領導主管人員的專有紀律制度,填補現有法律制度上的漏洞。除了法律制度的完善之外,政府還將透過培訓等各種方式,不斷強化施政為民的管治理念,使官員在工作中自覺做到廉潔奉公,有責任、有擔當。
公務員總數減至3.4萬
議員梁孫旭則關注政府部分部門工作壓力大,人手短缺,在預算壓力、公務員人數封頂的情況下,有何應對措施。張永春表示,公務員總數控制計劃經過將近4年的實施,效果良好。公務人員總數由2020年4月的35,101人,輕微減少至今年10月底為34,286人。他強調政府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調控部門員額,未來當有些部門因工作需要增聘人員但員額不足時,可以突破員額的限制。
張永春又回顧,隨著工作量的增加,公共部門人員的數量一直有所增長,按照2019年各部門提交的預算人數,2020年公務人員總數達到38,128人。為控制公務人員數量的不斷增長,行政長官提出本屆政府公務人員總數不超過38,000人的目標。因此,從2020年4月30日起,特區政府公共部門實施員額控制計劃,各個施政範疇員額以當時的實際人員數量為基準。
他認為,從公共部門總體而言,35,000人的公務人員總數應該是足夠的,但不排除有個別部門,或者個別部門內部的某些廳、處存在人員短缺的情況;解決這些部門人員不足的問題,除了必要時增聘人手之外,更應該做好人員的合理分工和靈活運用橫向調動,避免出現「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