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明年再開展養老金是否調升研究

特首指暫時不會調升養老金供款金額
多位議員關注養老金多年未有調升,養老金金額低於最低維生指數,即使加上其他福利,長者經濟壓力仍較大,冀當局調升養老金金額,亦有議員建議提高供款金額。行政長官賀一誠重申,養老金金額調升有既定計算機制,不會與維生指數掛鈎。政府今年底明年初會開展研究,如達標一定會提升養老金,他又強調,暫時不會調升養老金供款金額。
議員李靜儀表示,特區政府多年來重視長者權益,但隨著人口老化加劇,老年人口10年增加1倍,長者政策必須進一步完善。養老金金額不算高,加上多年未作調升,即使加上其他福利,長者經濟壓力仍較大,難應付通脹環境。按法定機制,即使累積通脹少於3%,政府仍可檢視基本養老保障水平。請問政府認為目前水平是否足夠?會否整體檢視和調升養老金金額?

消費物價指數未達調整標準
賀一誠回應表示,因為養老金並非與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掛鈎,《社會保障制度》已規範了調整相關金額需考慮3個因素,既然法律已訂明調整機制,應按照法律落實工作。政府每年均按機制檢視各項指標參數,按機制計算自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所得的累積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變動率為1.87%,未有達到觸發啟動調升養老金給付的3%水平。政府明年會再有檢討,屆時再按機制計算結果調整。
他謂:「最低工資我哋都只有(調升)6%,那養老津貼是多少?如果高於3%我哋就用高於的水平去作有關調整,如計到4%就加4%,如是高出5%就加5%,這是有機制的事項,我哋就按照機制去做,不需要再爭拗對與不對。」
政府暫時不會調升供款金額
議員羅彩燕關注養老金調整機制追不上通脹,且不是全部長者都能領取3,740元養老金,能否考慮調升養老金至4,350元,與最低維生指數掛鈎,並設分級制供款?

賀一誠回應時重申,不會將養老金和維生指數掛鈎,養老金金額調整有既定機制計算,當局必須依法,會在明年初進行相關研究,若達到調升養老金標準時,他承諾必定「加畀大家」、「一定會提升畀大家」。至於增加撥款比例和供款比例,會增加中小企和個人壓力,他又形容:「我哋可以去加、應該去加,但而家咁困難環境,政府暫時沒有上述打算。」
賀一誠謂:「希望捱過呢關後,經濟真正復甦,大家均勻分享到經濟成果時,會檢討供款機制。」他指,現在靠政府幾年一次向社保撥款,居民供滿5年後便可以領取養老金,是澳門的一項福利措施,重申暫時不會調升養老金供款金額,由於涉及全澳僱員,未來當局須經過精算後,取得社會共識,才會調整供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