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所以

在小時候我們在學中文時,都有學過連接詞,而當中我們最常用的莫過於因為・所以這種帶有因果關係的連接詞。意思也不用解釋太多大家都會懂,就是有一種事情發生,這是因,而導致了一種連帶關係的情況出現,這是果。貌似很合理,但是如果筆者說,這種因為・所以的邏輯,是焦慮的原因,會相信嗎?

只要臣服了因為・所以這種邏輯,都會沉醉於幻想之中。有沒有發現,很多時我們的負面情緒,都是來自這樣的思維模式。先瞭解因為・所以的結構,很多時「因為」是事實,但是「所以」呢?普遍都是虛構,都是幻想出來的結果。因為我原生家庭一般,所以我發展機將會貧乏;因為我不是來自名牌大學,所以老闆肯定不賞識我;因為你不回我訊息,所以你一定是不愛我了。以上句子有聽過?或是有說過。這類型的訊號屢屢出自我們的口中,貌似沒無毛病。但是想深一層,它們真的有你們想像的關連性嗎?原生家庭一般是事實,但是真的導致發展機會貧乏的唯一原因,還是大多數時間你都在擺爛?不是來自名牌大學是事實,但是老闆真的只看學歷,還是平常都沒有配合老闆要求的工作態度?沒回你訊息是事實,跟愛不愛有肯定的關係嗎,還是只是單純的忙?看,我們很習慣把「事實」無限延申,衍生出百樣「結果」,但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因此,這個「所以」中間夾著的你自己的觀點,對這個事實的看法,都是自己虛構出來的故事。

當遇上任何事實時,是先把最應該做的事情處理好。每當遇到事情,先把無聊虛構的小劇場關掉,只需要關注當下要做甚麼。原生家庭條件一般,就找出努力的方向,改變跑道,也能闖出一片天,而不是現在就把自己的未來編寫出來。別人不回你訊息,就找其他更有意義的事做,把自己活好。只要能活在當下,就能創造一切理想的結果,同時也能告別焦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