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現代經濟體系的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研究(5)

5.全方位開放,打造一體化的全球投資熱土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開放的地區。特別是香港和澳門,實行的是自由港的制度,開放度更高。要在整個大灣區實行一體化的外資政策,外資不管進行大灣區的哪個城市,所獲得的待遇是一致的,人才、資金、技術、商品等等都暢通無阻,以此吸引全球的人才、資金、技術、資訊,促進建設開放,融入全球經濟的現代經濟體系。

首先,粵港澳大灣區要利用香港和澳門的有利條件,深化改革開放。要利用南沙、前海、橫琴三個自貿區,認真探索進一步開放的方式和方法、路徑和措施,例如,利用負面清單降低外資准入的門檻,擴大市場開放,減少關稅與非關稅壁壘,促進商品、資金、人員、技術、資訊的自由流動,廣納全球投資與人才,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其次,要努力改善大灣區內的營商環境,如,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簡化審批、登記的程式,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實行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減稅降費,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等等。最後,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橋頭堡。要利用香港和澳門的有利地位,加強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支援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經營,擴大中國與全球的經濟合作,開拓海外市場,形成中國合理的全球經濟戰略佈局,促進中國經濟穩定發展。

  四、總結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對中國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有重大的意義。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主要面臨制度不統一,市場條塊分割,無法形成統一的大市場的問題,這個問題制約大灣區創新能力的提高,產業的升級,區域經濟的均衡及環境治理等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按照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要求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其一:依照「一國兩制」的基本制度,加強三地政府的溝通協調,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破除阻礙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障礙,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提高經濟效益,努力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發展共同體。其二,要整合大灣區的創新要素,形成創新整體,建設廣州-深圳-香港創新走廊,以創新驅動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其三,要整合大灣區生產要素,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加速升級改造大灣區的產業,淘汰落後的產能,以資訊技術打造工業4.0,轉變「中國製造」為「中國智造」,建設灣區一體化的工業體系。其四,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整合大灣區的金融資源。大灣區擁有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良好條件,大灣區需要從金融的政府管理、市場制度、技術標準等方面加強整合,爭創國際金融中心。其五,要一體化大灣區的綠色環保體系,以統一的標準,嚴格的管理建設世界美麗灣區。其六,要建立一體化大灣區的民生體系,便民、利民、惠民、民心相通是搞好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關鍵。其七,建立一體化大灣區開放體系,打造中國吸引外資的聚寶盆。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為中國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探索經驗和模式,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