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社諮會關注樓滲仲裁與社區活化

三個政府部門代表列席會議簡介相關法律制度

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昨日下午假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期間不少委員關注《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具體執行情況的議題,亦有委員關注社區活化等相關議題。

會議於下午3時舉行,19名北區社諮會委員進行了議程前發言,市政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聽取了委員的相關建議。包括書面發言在內,多名委員關注到與《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具體執行相關的問題。會議期間,法務局、房屋局、土地工務局代表列席簡介相關法律。

會後,北區社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曾錦培、陳瑜勇以及委員陳茵茵受訪表示,是次政府代表特別提到,如果樓宇出現滲漏水,業主可尋第三方測試報告,再與樓上或樓下業主先協商,最後協商不成功再進行仲裁,而仲裁費用與時間有關,越快完成費用越低,低收入人士可以申請司法援助。是次法律亦規範了合資格去做滲漏檢測的實體。

理順法律現實連貫性 解決執行問題

曾錦培在議程前發言時表示,上述制度已於9月生效,市民和建築業界都認為制度能有效解決各類樓宇及工業大廈的滲漏水問題。市民和業界期望政府儘早理順法律與現實之間的缺口,以便更好地解決滲漏水在執行時所衍生的煩惱問題。

委員曾增偉則建議,首先訂定收費標準,對合資格的檢測機構或專業人士的收費設定價格,盡量降低市民負擔。其次,制度生效初期,建議減免仲裁費用,讓市民不會因費用的負擔而卻步。第三,組織相關部門人員、義工等到舊區舊樓介紹宣傳新法。第四,完善對於樓宇公用部分的滲漏仲裁程序。

委員鄭啓樂表示,首先,持續完善樓宇滲漏水的相關法律制度,釐清相關定義。其次,加強《樓宇滲漏水爭議的必要仲裁制度》的宣傳,尤其針對大廈管理機關及社區居民,加深居民對於該法案及其內容的認識。最後,推出案例懶人包等資源,讓居民可以根據內容大致了解情況及處理方式。

委員葉詠康透過書面發言,表示期望相關部門能制定好相關報告的範本和指引,並進行充足、易懂的宣傳,讓市民了解相關法律程序,特別讓本澳相關專業人員掌握滲漏水檢測報告撰寫內容。同時,為免私人檢測服務及仲裁的收費過高,從而加重官方委託機構的檢測壓力,建議政府與業界充分溝通協調,在居民可負擔的前提下,研究提供檢測的指導價格、收費標準及相關鼓勵機制措施等,更積極協助居民解決樓宇滲漏水問題。

籲建空中走廊連通跑狗場兩口岸

此外,還有不少委員就活化社區經濟出謀劃策,當中委員李彩紅就建議以逸園狗場作為首個開發點,打造成具特色的地標,舉辦各類特色的延伸活動,包括場內設飲食、零售及予青年人表演場地,帶動更多人流入區,同時兼備延伸概念,如導賞介紹賽狗場歷史發展史、昔日比賽物品展示、聯乘本地設計師推出限定紀念品、潮流燈牌打卡位等,吸引市民、旅客遊澳參觀的加值和消費條件。

李彩紅

她還建議興建空中走廊,引客入區便民惠商,如興建類似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的「空中走廊」,配合多個接點的連接設計,接通青茂口岸——關閘口岸——逸園狗場,有助青茂引客入區,解決北區「無遊客」的難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