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公布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 凸出澳門特色並注入創新元素

新馬路任我行活動反應正面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包括重點活化及保育14號及16號碼頭,以及「澳門皇宮」,其中「澳門皇宮」活化後將停泊於重整後的14號碼頭,同時重整金碧文娛中心,屆時引入潮流產品到金碧文娛中心,為片區增加新活力點,亦將提供平台予本澳中小企售賣特色或原創商品。據文化局介紹,是次計劃當中有部份文物建築屬於企業物業,即內港14及16號碼頭,以及「澳門皇宮」屬澳娛物業,政府毋須投入相關預算,因此活化計劃總預算1,200萬元。

凸出澳門特色並注入創新元素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為落實「一基地」的建設工作、主動對接「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特區政府加大力度促進本澳歷史文化資源的轉化利用,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聯手,進一步擴大活化歷史片區的規劃,拓展更多活化項目,更有效發揮「文化+」的作用,並推動企業更好履行投入非博彩項目的承諾。早前已經向大家介紹了福隆新街步行區、媽閣塘片區、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以及大炮台和周邊空間的活化利用計劃方向。在接連這幾天,當局將會陸續介紹餘下的片區活化計劃。

政府及澳娛綜合代表介紹計劃

她表示,新馬路片區與十月初五街等一帶的舊城區曾是澳門最繁華的商業區,昔日新馬路兩旁開設了各式各樣的藥房、珠寶金行、銀行、傳統的當舖和時裝店等,旁邊的小巷亦有很多特色餐廳,人來人往,到了夜晚仍然非常熱鬧。但自從港澳碼頭搬遷到外港,以及新馬路上一些著名的酒店及商舖停業後,本來靠近16號碼頭最興旺的一帶逐漸衰落,人流聚集在新馬路另一端,以致新馬路附近的十月初五街、草堆街等一帶的內街逐漸式微。

歐陽瑜又表示,事實上,新馬路上有著很不同風格的建築,富有獨特的情懷,自上世紀50年代起,吸引了不少著名電影來到新馬路及內港一帶取景。今年農曆新年舉行的「新馬路任我行」試行計劃,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遊客走進新馬路,普遍反應正面,期望透過與企業協同聯動,開展更廣泛多樣及長期的規劃,令新馬路的歷史建築及文化氛圍更好地轉化利用,凸出澳門的特色並注入創新的元素,創設更多文旅項目,豐富市民的休閒生活,增強對遊客吸引力,帶動文化產業及該區的中小企,同時促進文化的永續發展。

不遲於2026年推出相關項目

據文化局介紹,特區政府工作團隊包括文化局、市政署、交通事務局、土地工務局、海事及水務局、治安警察局和消防局等部門,持續進行籌備工作,並聯同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推進計劃。是次活化計劃將以新馬路总主軸,拓展和整合周邊街道和廣場空間,將經濟活力輻射至新馬路北段、內港碼頭、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一帶,配合傳統文化元素注入不同活動,整體提升周邊舊區活力及經濟發展。計劃將優化公共街區空間,增添藝術裝置吸引人流駐足,結合特色建築物活化利用,凝聚該區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打造休閒舒適遊賞體驗的片區。

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將結合舊區特色及現代旅遊元素,把新馬路片區打造成全新的澳門文化地標潮區,引領新馬路東端的客源至西端及橫向街道。計劃包括活化及保育14號及16號碼頭、「澳門皇官」,同時重整金碧文娛中心,其中,活化後的「澳門皇官」,將停泊於重整後的14號碼頭,引入潮流產品到金碧文娛中心,為片區增加新活力點,亦將提供平台予本澳中小企售賣特色或原創商品。此外,將為新馬路片區增添藝術燈飾裝置,令該區更為璀璨奪目,而周邊的橫向街道包括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將打造成文化藝術空間,計劃定期舉辦集藝術與美食於一體的市集等。更多詳細資料將於稍後公布。

政府將與澳娛綜合合作活化新馬路片區

負責活化的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何超鳳介紹,今年初已對14號及16號碼頭開展計劃,並已向工務局入則,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可開展硬件工程,預計項目建設需時兩年,希望能在2025年或不遲於2026年推出相關項目,讓市民及旅客能夠參觀體驗。

何超鳳又稱,已邀請內地專家對「澳門皇宮」開展研究最佳保育和修復方案,正積極探未來用途。同時將會保留內港16號碼頭的鐘樓屬歷史建築,碼頭內部加入新元素活化,至於碼頭連同「澳門皇宮」具體的活化元素,目前仍在構思當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