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賭博失調求助按年升六成 社工局籲有賭博成癮者主動求助

今年上半年有19宗旅客賭博失調求助個案

疫後復常,今年上半年社工局賭博失調求助個案有69宗,按年上升六成,社工局表示,當局問題賭博中央登記數字持續穩定,暫未發現賭博失調求助較疫情前有大升幅趨勢。當局在2014年起設立24小時網上及電話熱線,有效提高求助者求助意欲,呼籲市民及家人遇到賭博失調要主動求助,提高戒賭成功機會率。

社工局防治賭毒成癮廳防治問題賭博處處長胡綺梅、逸安社主任鄧倩愉、聖公會樂天倫賭博輔導暨健康家庭服務中心主任胡慧嫻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防治賭博失調。

(左起)胡綺梅、鄧倩愉、胡慧嫻昨出席《澳門講場》

今年上半年共收到69宗賭博失調求助

社工局較早前表示,賭博失調中央登記系統顯示,去年全年求助個案有83宗,今年上半年共收到69宗求助,較2022年同期升近六成,但與疫情前相若,其中非澳門居民求助佔19宗,升幅明顯,較疫情前升約一成。69宗求助個案的年齡介乎30至49歲,約七成屬賭博失調中度或以下,當中澳門居民佔約八成,其餘是非澳門居民。升幅主因今年初恢復通關,以及政府、社會各界宣導具成效,求助渠道亦更多元化,令他們更願意尋求協助。

胡綺梅表示,當局問題賭博中央登記數據的數字持續穩定,疫情前每年個案約140宗,過去3年因防疫,居民減少外出,賭博失調相對受控,求助數字只有疫情前約六成,去年旅客求助有兩宗,但今年上半年旅客求助個案回升到19宗,佔整體求助的28%,疫情前旅客求助數字佔整體求助個案的25%,故而旅客求助數字與疫情前差不多。賭博失調中央登記個案數字上升,反映疫情陰霾逐漸散去,居民恢復求助,但暫未發現賭博失調求助較疫情前有大升幅。

社工局:去年3成澳門居民參賭

市民陳先生投訴,澳門賭場太近民居,令居民很容易參賭,「市民瞓唔著、同屋企人嘈交又去吓賭場,賭過一次就會上癮」,戒賭比戒毒更難。他又指政府自我隔離措施作用不大,很多人已登記自我隔離的人士照樣可以進入賭場賭博,賭場並沒有嚴格執行自我隔離措施。他反問:「澳門賭收係靠我哋澳門居民咩?一個人賭錢連累成家人。」他建議應有效限制賭博成癮人士進入賭場。

胡綺梅回應表示,澳門博彩業蓬勃發展,特區政府因應社會發展與各持份者合作努力推廣負責任博彩,開展預防和宣傳工作,把賭博失調對社會的影響減至最低。根據「澳門居民參與博彩活動調查研究2022」顯示,本澳居民參與博彩比率,由2019年的40.9%下降至30.1%;賭博失調流行率亦由高峰時期的6%跌至0.45%,即逾4,000人有賭博失調,有賭博失調問題的市民最高峰曾達6%。

胡綺梅指出,當局會透過工具(DSM-5)評估求助者有否賭博失調,近年有三成被評為重度,其餘七成人有意識到自己有賭博失調問題,相比10年前情況剛好相反,反映市民求助意識提高。青年賭癮以打麻雀等社交賭博為主,較少主動求助。她又稱,當局2014年起設立24小時網上及電話熱線,有效提高求助者求助意欲,呼籲市民及家人遇到賭博失調要主動求助,提高戒賭成功機會率。

聖公會:近民居賭場較多長者參賭

鄧倩愉稱,中心收到求助者多數為30至55歲的全職人士,求助數字在疫前和疫後沒有太大的變化,疫情期間有求助者透過網上平台求助,故較難取得足夠資訊把這些個案納入問題賭博中央登記。

社工局委託聖公會設立24小時賭博輔導熱線,以及提供網上輔導服務,胡慧嫻稱,今年上半年24小時熱線求助人數306人,收到127個短期個案,轉介個案有57個,個案跟進比例約六成。求助人士的心態與疫情前未有大分別,但在疫情期間求助者受經濟影響,財困情況相對嚴重,還款能力較疫情前的求助者低。

有居民投訴賭場太近民居增加長者賭博機會

去年求助個案中有一成是長者,被問到長者賭博成癮是否普遍?胡慧嫻指出,一些較近民居的賭場,例如十六浦、海立方等較多長者參賭,長者退休後空間時間較多,加上有關賭場下注金額小,令長者時常到賭場消遣,「一得閒就會想去賭場」,「唔賭吾舒服」,但他們未有出現嚴重欠債情況。

她認為,相關長者賭博的頻率及模式,與閒時「飲茶聚會」類同。她呼籲,居民遇到家人出現賭博失調情況時,應先關顧自己情緒,否則會出現焦慮、抑鬱。

鄧倩愉則提醒不要代家人還賭債、不借錢予有賭博失調的家人才是真正的幫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