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發布港口運輸對澳門未來影響調查報告 籲重視本地運輸人才培養 推港口發展計劃

發布會現場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於今年1月至8月展開「2023年港口運輸對澳門未來影響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12份,是次調查由澳門基金會贊助。問卷調查結果昨公布,負責人表示發現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港口運輸對澳門未來經濟發展具十分重要,整體受訪者對港口運輸人才培養、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做好內港發展規劃有較高共識和期盼,建議特區政府多與市民及業界溝通制定長遠且合適的港口發展計劃。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梁孫旭、澳門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副理事長陳漢標及常務理事鄭炳燦,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蘇曉雯昨日下午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內容。

陳漢標指出,超過八成受訪者認同港口運輸對澳門未來經濟發展俱「十分重要」和「重要」。澳門經濟發展多元化,港口運輸對未來經濟的發展和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促進澳門港口運輸的發展並提升經濟影響力,建議特區政府可以加大對港口基礎設施的投資。這包括新建、擴建和改進港口碼頭、倉庫和物流設施,以滿足未來需求的增長。

陳漢標進一步提出,政府還應加強港口設施的現代化和數位化運營,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品質。其次,同時,也要制定有利於港口業務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當中包括研究並適時調整相關費用,以促進港口運輸業的競爭力和創新性。政府可以提供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外商和投資者參與港口發展,並建立合理的監管框架,強化對港口運輸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監督。最後,政府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建立高效的運輸管理和監控體系。這包括提高海關、邊檢和安全檢查的效率,並加強貨物跟蹤和資訊交流,以提供及時、準確的物流服務。

陳漢標

鄭炳燦提及關注本地的港口運輸人才培養和發展,隨著港口運輸發展,對澳門本地運輸業司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本地司機的職業素質和行業發展需要得到適當的關注和支援,重視本地司機的職業素質。通過與專業機構和行業工會合作提供培訓和認證機制,制定標準和規範,確保司機具備業務技能和必要的安全認知,提升整體行業的專業素養。為司機提供持續的培訓和提升機會。推動行業內部投入資源吸引新人加入,開展職業介紹和宣傳活動向澳門本地年輕人介紹運輸行業的職業發展機會和前景,與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合作,開展職業輔導和實習計畫,為年輕人提供瞭解運輸行業的機會,並鼓勵他們選擇這個職業。此外,還可以提供相關經濟激勵措施,吸引更多有潛力和熱情的年輕人加入行業。

梁孫旭指出報告中有91%受訪者認為澳門與周邊地區的港口運輸合作需要加強;接近80%受訪者支持澳門與珠海高欄港合作,建立「深水港」、「自由港」。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作為WTO的獨立成員和獨立關稅區,但由於海域水位的限制,澳門的水路貨物運輸發展受到限制,缺乏大型深水港和港口設施。這限制了澳門自由港的通商功能和轉口貿易的發展。為了開發深水港,建議本澳九澳港口與周邊地區如珠海高欄港展開合作。這樣的合作將為澳門航運業和港口運輸業帶來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發展機遇。

報告中有66%受訪者認同將澳門內港碼頭的貨物運輸搬遷至九澳碼頭,但有接近七成二的受訪者認為搬遷碼頭會增加九澳周邊的交通壓力,有六成五受訪者認為會增加運輸成本影響物價。因此,內港碼頭搬遷至九澳碼頭將帶來許多影響,不僅需要考慮到確定的影響,還要充分考慮可能對地區帶來的影響。建議先釋除居民對內港搬遷引起的交通問題和交通成本上升導致物價上漲疑慮。建議特區政府需要努力降低內港碼頭搬遷對民生的影響,儘量避免可能導致的物價上漲和民生用品供應不足情況的發生,並加強及時公布民生必需品、蔬果生鮮等的價格資訊,以消除居民的擔憂。另外,當局還可以減免相關費用,以降低運輸成本,並抑制價格上漲。同時也要監管機構可以與運輸公司和供應商合作,確保運輸成本的透明度和合理性等。

為了推動內港的發展並進行區域重新規劃,梁孫旭建議制定長遠且合適的計劃至關重要,建議相關部門制定一系列持續性的發展規劃,通過碼頭搬遷來重視內港的可發展空間和片區功能的重新定位。同時,還要考慮增設和調整多樣的公共設施,完善社區配置,加強內街環境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內港一帶擁有濃厚的中西方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漁業發展歷史。因此,建議推動有關內港區域展開深度調研工作,以充分掌握區內可發展的旅遊特色內容,逐步擴展新馬路一帶的遊客流量,以帶動區內功能的活化。

梁孫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