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詐騙案同比增近半 議員:擴本澳防騙網絡多渠道持續宣傳
近期本澳持續積極展開各種不同社群、年齡層的防騙宣傳,但根據日前保安司公佈的今年上半年罪案統計數據顯示,詐騙案與去年同比增加近半,甚至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63%。立法會議員、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表示,在防騙宣傳工作上有多個方向可以展開,首先是不斷擴大防罪網絡,其次是科技角度要通過市民喜歡的渠道包括青少年喜歡的新興社交平台著手,並且要恆常化宣傳防騙,尤其針對市民好奇心的騙局,政府及市民都要努力設法避免個人資料外洩,未來打擊及宣傳防騙工作不能一成不變,要隨著變化而調整防騙模式。
李良汪表示,本澳的防騙工作已經鋪天蓋地展開,警方透過不同社團、中小學、高校等不同年齡層,展開如司警滅罪小先鋒、青年領袖等渠道宣傳防騙訊息。但正如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日前所述,就算宣傳了防騙訊息,仍有人受騙。李良汪表示,如日前有相關電影所刻畫,有人可能因為貪心,不甘心等原因,讓自己有機會受騙,包括有看過政府的相關防騙宣傳的人士,當自己面對騙徒時會忘記保持謹慎意識,繼而落入騙局。
防騙網絡應吸收專業團體越織越大
他認為未來可以做好幾樣工作,首先是進一步擴大防罪防騙網絡,因為防騙工作不分短中長期,必須要持續展開。過往可能較容易有長者受騙,如今青年甚至高校教授等專業人士亦有可能受騙。雖然治安警、司警等保安部隊已與不同的主要團體,包括教育團體、青年團體等都納入社區警務工作。而防罪社區網絡不要限於部分人群,應尤其將防騙網絡越織越大,還要包括專業團體,包括律師醫護等等範疇。罪案雖然仍難杜絕,但大家亦能儘量降低損失。
新社交平台渠道展開防騙工作
另外一方面,市民接受資訊的渠道不斷變化,他建議政府針對互聯網平台做更多工作。他表示,警務部門已開設了Facebook、微信、Instagram、影音號等平台渠道宣傳防罪防騙,但仍要繼續及時推陳出新,就相應年齡層開設更多相應的平台宣傳。比如過去大家透過傳統媒體接受資訊,近年已發展為App、Facebook等渠道,甚至如今的青年可能更喜歡Instagram,甚至是Snapchat(閱後即焚)等平台。而且目前詐騙案會演變為非接觸層面的網絡電信詐騙為主,騙徒透過電話、聊天軟件、社交平台等方式行騙。
針對心態防騙 隨社會變化調整
第三,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防騙萬變不離其宗,市民要控制好自己的「貪心」、「不甘心」,以及「好奇心」等心態。不少市民收到假冒銀行的信件以及中獎等信息,包括發送二維碼(QR-CODE)、網頁連接,市民應該要先從另一個途經去確認,切勿一時好奇掃碼或點擊陌生連接,繼而個人資料保護外洩甚至受騙。他認為,除了市民要防範,政府部門如個資辦亦要做好宣傳或打擊工作,避免更多市民個人資料洩露。
此外,防騙工作亦要隨著社會變化而調整。對於目前教容易讓人接受的防騙題材故事短片,李良汪表示該會之前有成員與司警局合作拍攝相關短片。他認為,警方自己拍攝的短片,如警方影音號,可能受眾有限,但如果與民間合作,尤其與青年團體、社團合作,相信會比單純警方自行拍片,會有更多市民關注,他認同這是未來社團參與防騙工作的一個方向。
李良汪還表示,如今其他地區還出現了AI、換臉、換聲等詐騙手段,未來的防騙工作,無論在打擊還是宣傳方面,不能一成不變,要隨著社會變化而調整,相信警方亦會掌握到相關的犯罪手段變化。
校園防騙須重視
目前社會上除了關注專業人士受騙之外,亦頗關注學生及家長的受騙個案。有見及此,不少學校配合政府部門,展開一系列防騙工作,亦有社團為校園防騙建言獻策。
澳門城市大學日前舉行2023/2024學年開學典禮期間,同場為近3,900名新生舉行了新生說明會,澳門司法警察局反詐騙協調中心於會上進行防騙專題講座,通過真實案例、數據、影片詳細講解常見的8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為同學們提供防騙錦囊,提高防詐防騙意識。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則關注到內地出現多宗「假老師」進入家長社交通訊群行騙案件。該會社區警務主任兼婦聯社會服務部助理行政主管朱愛莉於較早前表示,澳門曾出現類似騙案,希望警方與內地加強警情信息互通,適時向家長及學校作警示。
朱愛莉稱,社交媒體已成為家長間、家校間重要的溝通橋梁,每當新學年開始,很多家長都會加入新的學校班級社交通訊群,當中不少有班主任及老師加入,彼此聯繫更為密切。但有騙徒利用家長對老師的信任,以「假老師」身份混進群組詐取金錢。
對此,她建議警方結合「假老師」個案的調查結果,透過教青局督促學校加強管理各類家校溝通渠道,向家長宣導防範意識;針對青年學生,需持續優化現有警校防詐合作機制,並考慮透過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新型社交媒體如小紅書等作防詐宣傳,提高信息的群體滲透度,同時善用地區同學會的影響力,將資訊帶給對應的外地生及其家長;至於家長方面,倘收到群組繳費要求應致電校方求證,如若子女短期內索要大額生活費,應主動關心詢問,一旦懷疑受騙要盡快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