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民生區餐飲業淡靜 轉型發展拓客源謀出路

不少市民選擇北山消費

今年暑假期間,越來越多市民發覺民生區的中小企尤其餐飲業客流量減少,除了部分居民趁疫後首個暑假攜家人外遊之外,還有不少市民把「澳車北上」的影響掛在嘴邊。立法會議員馬耀鋒受訪表示,政府在推進相關政策便利居民的同時,要從市場策略方面協助中小企掌握行銷轉型方面的方法。立法會議員、餐飲業聯合商會會長陳澤武直言,消費者會選擇「平、靚、正」,認同嘗試設夜市促進留澳消費。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則建議業界優化產品,目光要走出澳門,配對新科技,朝著標準化、資本化發展。

馬耀鋒:為中小企轉型供更多協助

馬耀鋒表示,「澳車北上」是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政策,對於加強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驅動發展的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不少本澳市民都有相關訴求,但每個政策都應該要有一個平衡社會各方面聲音的做法,「澳車北上」亦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在便利居民提供更多消費選擇並讓(大灣區)消費市場變得更加大,但亦一定要關注本澳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市場的消費習慣的轉變。

馬耀鋒表示,隨著「澳車北上」對中小企帶來上述轉變,政府與中小企業界要一直保持緊密溝通,應用更加科學性的方法,協助找出不同中小企受影響的原因,區分不同的影響因素,制定應對方案給予社區的商戶作出優化,尋覓吸引更多客人的方式。

馬耀鋒

對於吸引旅客走進社區,馬耀鋒認為同時要注意到倘若大量旅客走進民生區域,會對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亦要平衡交通配套設施。如暑假期間的一些交通網絡相關工程會完工,在平衡居民日常生活空間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將一些旅客引入社區,讓中小企享受到經濟復甦成果。

協助中小企升級轉型方面,馬耀鋒指出政府可以「做多啲」,不僅僅只是協助其支持電子支付,還應該在市場策略方面協助中小企掌握行銷轉型方面的方法,包括推介邀請「網紅」透過「小紅書」等平台助其「打卡」,吸引更多客人。他指出相關方式已有成效,政府應按照商戶自身情況去展開重點且科學的協助。

此外,目前不少中小企業在本澳疫後復常至今,並沒有享受到旅客訪澳帶來的經濟成果,經營上與預期出現不少落差。馬耀鋒指出中小企業除了面臨轉型問題,亦還面臨著資金問題,包括疫情期間曾申請參加還息不還本計劃的企業,認為政府、金融業界及相關持份者應該設法關注中小微企在資金流動上的「空窗期」,設法在他們轉型的「初步階段」展開更多工作去給予扶持及協助。

出台惠民措施 提升交通承載力

其實基層市民的消費能力,以及交通配套的限制,亦為公眾關注相關政策的因素。馬耀鋒指出,特區政府透露明年財政預算依然會是赤字,在這個情況下,更要顧及社會各方面的需求,想多一些做多一些,以達成社會共識,一起平穩建設好澳門,讓澳門迎來更好的發展。不少市民願意見到政府有更多針對性的惠民措施給予市民,特別是對低收入的市民給予家庭援助政策,都是他們的心聲。他相信未來會加強溝通,就相關惠民措施達成共識後,會有更多市民讚成有更多真正幫助到市民的政策出台。

對於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提到「澳車北上」配額受限於硬件設施、塞車等承載力問題,而非通關軟件方面的限制,馬耀鋒直言屬於「先天不足」,有關部門已展相關優化工程,期望當局積極跟進有關工程進度,盡快有效提升擴充新填海A區交通承載力。他指出工期完工之前,建議同步制定名額開放的時間表,推動澳門與內地的交流更好、更順暢,相信不少市民都樂見其成。至於「單牌車」(入橫琴)與「澳車北上」不能同時申請問題,馬耀鋒希望兩地政府磋商研究,在考慮到未來橫琴口岸交通承載力的情況下,設定一些緩衝期,給予有需要到橫琴甚至已定居內地的澳門居民,無須擔憂申請「單牌車」就放棄「澳車北上」,讓居民擁有更多選擇。

澳車北上政策下,吸引不少市民北上消費

陳澤武:消費者需要「平、靚、正」

對於暑假餐飲業情況,陳澤武形容本澳有「兩個極端」,一方面是位於休閒企業內及旅遊區內的餐廳生意恢復得「七七八八」,另一方面就是位於民生區相對疫情期間生意更淡靜。他分析,過去民生區好生意是因為「過唔到關」,如今「通關」就可能有部分人北上消費。換個角度而言,限制通關期間休閒企業內及旅遊區內因為無遊客而無生意,如今「世界輪流轉」,客人都去了上述區域,民生區相對淡靜。

陳澤武

他強調澳門是自由市場,過去(疫情前)無論有沒有「澳車北上」的政策,市民都可以自行過關,如今只是更方便,頻率更多。站在消費者角度必然希望尋找「平、靚、正」的餐廳光顧。本澳餐飲業只能設法轉型、出售其他產品,並調整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希望更多市民留澳消費。他亦承認本澳餐飲產品價格貴,原因是澳門租金、人工、原材料成本高昂,且澳門市場小,貨量需求較鄰近地區少,成本難降。對於引客入社區的方法,他認為民生區餐飲業晚市生意普遍一般,旅客基本玩完即走,倘若民生區未來有夜市帶旺,或能吸引旅客留宿消費。

暑假期間本澳民生區食肆生意較冷淡

李蔭良:優化產品走出澳門

李蔭良受訪表示,業界過去因為娛樂城貴賓廳的衍生消費而受益,近年本澳經濟結構調整後,市場已產生變化,如今不能動輒就將生意差歸責於「澳車北上」等外在因素。他認為,未來業界應該首先優化自己的產品,做得更有特色、更有競爭力,就算在民生區的餐廳只要做出「爆品」就不愁無客,而且政府亦與六大休閒企業參與活化社區,相信會帶來機遇。其次,業界要把目光放眼在大灣區,甚至立足全中國,因為疫情期間生意最受影響的就是只把生意留在澳門的商戶。此外,要結合澳門「美食之都」的優勢,要做好標準化,接觸到資本,賦能業界。他提到,該會組織業界配對內地及國際的先進技術,如機器人、預製菜等等科技,此舉正是業界進入資本化必不可少的元素。

李蔭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