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業態就業市場的預備與發展

疫情三年,全球經濟大受打擊,就業市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部份就業崗位更直接消失,但同時也催生出不少新興行業,而這些行業的工作模式、辦公地點、服務時數等,也與過往的傳統工作方式方法有著根本性的變革。對於新業態工作機動性、軟性能力、輔助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有著顯然差異,與過去傳統模式的單一或專項技能有所不同,新業態的工作並非純粹在原有業態的基礎上進行變化,更可能是基於社會發展出現新的模式,附加互聯網已經與新業態的工作相結合,因此對於就業者來說更需要複合性的工作能力,並且必須具有持續的自學能力,對此澳門政府應主動創設提升技能的平台,如未來非博彩行業的發展,能否為更多不同的新業態工作帶來機遇。

對於新業態的支持及規範,內地亦於早前公佈《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便更好迎接新業態的發展,如開展對新業態的崗位立法、職業安全、工作規範等方面進行研究及保障,反觀澳門對於這方面仍處於未起步階段,意圖待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再思考修法立法工作,這明顯難為新的行業發展創造條件,亦沒有為推動新的產業創造機遇,不利於為社會將迎來新業態工作作好準備,故澳門政府應密切留意新興行業與僱員的需求,適時對現有的法律法規積極做好完善工作。

據了解,部份本澳的大學課程亦已針對不同學科的新業態工作,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優化配套,以適應當前社會的就業需要,亦希望藉此讓畢業生可以在新的就業市場上具有更多的競爭力。而非高等教育方面,現時的基礎教育跟不上社會行業的發展,中學所學所能應用的技能與社會上難以匹配,在基礎教育難以大幅度改變的狀態下,學校應與社團及商業機構加強合作,邀請專業人士入校講解有關情況,在中學時期就讓學生認知就業市場的變化,了解行業消亡及增新的常態發展,促使學生具備更好的心態應對未來就業環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