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創新推動廣東經濟持續發展策略

數字創新具有以上六大優勢,因此,廣東要抓住數字創新的先機,大力培育數字創新的能力,推動廣東經濟持續發展。以下談談數字創新的六條策略。
1.努力引進數字創新人才。人才是創新的最關鍵要素,目前,北京、上海兩地數字經濟集聚就業人才較多,而廣州、深圳、東莞發展數字經濟較好地區就業人才卻比較少,且更多集中在深圳市,因此要努力吸引數字創新人才到廣東施展才華。
2.努力攻克數位化核心技術。廣東在數字技術、晶片、網路通信的軟體和硬體都有卡脖子的瓶頸。廣東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晶片應用市場,但高端晶片自給率卻只有14%左右,5G通信中的無線射頻晶片、感測器、嵌入式處理器等依賴國外進口。還有4K攝錄、高速存儲等前端設備大多從美、日、韓等國進口,圖形圖像處理軟體依賴奧多比(Adobe)等外資企業,CMOS 感光器件等核心元器件需從國外採購。另外,東莞智能手機產出量占全球的 20%,但應用系統、觸控屏等核心技術均由三星、穀歌等外國企業掌握。應當把這些專案列為攻關的對象,儘快掌握核心技術。
3.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是要加強平臺的建設,廣東目前的平臺更多是商業平台,缺少產業的平臺,研發的平臺,要培育更多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平台。掌握平臺就是掌握創新的主動權。其次是加強網路的基礎設施。廣東在2022年建設規劃中提出5G要在大灣區廣覆蓋,在粵東粵西粵北縣城全覆蓋,並加大6G研發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網路技術,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要在企業研發機構和大學周邊建立數字創新示範基地,形成數字創新產業聚集區,加快數字技術攻關,突破高端晶片和操作系統等高新技術,提高數字的採集、儲存、處理、分析挖掘、應用等能力。
4.加快數字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廣東數位化應用水準在服務行業較為突出, 較為優勢的產業有“珠三角9市”的教育、零售、醫療服務、金融、娛樂、交通物流、餐飲住宿、旅遊行業,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設及澳門的金融和城市管理, 這些領域和行業的數位化應用水準相對較高。這些都是沿用了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模式,源於我國的創新並不多,而在數字技術應用產業和創新方面表現不足。如工業互聯網發展呈現“一頭熱一頭冷”,互聯網平台商、服務商的熱情和積極性要遠高於工業企業。工業企業雖有轉型升級需求,但缺乏互聯網思維及相關技術和人才,主動嘗試的意願不強,觀望的多,行動的少,其結果是廣東的中小企業不少仍處於工業2.0階段。這主要有人才、資金、技術投入不足的問題,還有數字的市場化不足,數位化平臺建設不足等問題。要大力發展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提高網路的容量和速度,降低網路成本,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上雲”、上網,推動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配送、智能服務。
5.加強數字資訊的管理,發揮數字的作用。數字是重要的創新要素,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個人的隱私,合理、合法採集資訊,使用資訊,確保資訊安全。首先,要建設高標準的大數據交易中心。其二是設立數據銀行,通過大型數據存儲基礎設施的存儲服務能力,採用類似銀行的經營模式、商業理念和管理辦法,面向研發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數據存儲、分析處理、應用、交易等服務,加快數據資源彙集、利用,助力創新發展。其三是鼓勵數據的互利共用。數位化的知識是人類的精神寶庫,是寶貴的公共產品,如果純粹以市場方式提供就會造成供給短缺,因此,政府應當以補貼、獎勵等各種方式,支持數據共用。其四,要加快珠三角內地9市與港澳的網路、數字互聯互通,以共同的標準、共同的規則,打破資訊自由流動的藩籬。
6.建設數字創新鏈。建設數字創新鏈就是以數字平臺將創新的人員、資金、資訊、技術等創新要素,以及創新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產品設計、新產品試製、新產品製造、新產品改進、售後服務等創新環節、創新主體聯繫起來,為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創新鏈可以發揮以下主要作用,其一,就是以數字創新鏈整合創新資源,彙集創新資源,實現創新資源的最優配置,同時可以溝通科技創新成果供需雙方,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還可以加強與區域內外各創新主體、創新環節的聯繫,改善創新生態。其二,以數字創新鏈改變創新的組織,通過創新的平台,聚集大量的資訊、人員、資金,形成網路創新組織,提高創新效率;其三,利用數字創新非程式化、非線性的研究方法,提高創新的能力和效率,縮短創新的週期,實現顛覆性創新、突破性創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