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給你溫飽

最近在網絡上聽到一個哲學問題,是這樣說的,當你吃到第三個包子的時候覺得很飽,那麼,是因為第三個包子讓你飽嗎?吃完第一個第二個包子仍然覺得餓時,你會認為它們是讓你餓?溫飽的功勞只歸於第三個包子身上嗎?日常生活中亦經常出現類同問題,每當一班朋友聚餐時,點菜份量很難做到剛剛好,點少了的時候問題較易解決,再加幾道菜就好了。相反,多點了,又不想浪費的時候往往都會硬把食物吃完,導致吃撐了不舒服。此時,有些朋友會說,早知道就不點這個菜,太多了。反思的時候到了,根據一開頭的說法,不飽或吃撐了真的只能歸功或是歸咎某一個指定的菜餚嗎?還是由一連串的東西所造成?
所有的成果,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當然以上吃包子的例子相當簡單,但是套到我們的人生舞台中,則人人都不容易。回顧人類歷史上,有人變成偉人,也有人變成了大魔頭,或者有些人終其一生還是平平無奇。原因何在,歸功於無盡的融合和添加這種過程,再配合自己的個人意願。人的一生每分每秒都在把舊的事情消化,再加上新的人和事繼續發酵,日復一日,無窮無盡,才能把人進化到某一種境界。因此,根本沒有一般人常說的那句「都是因為你」,或者是「都是因為甚麼事」才把我變成這樣。因為不可能單靠一件事情或是一個人能讓你完全改變。更重要的是,你最終的模樣,其實一早就埋藏於你心中,完全是參照你的意願去完成。
堅持你的想法,終能成就你想要的模樣。如果你想要變成內心強大,無堅不摧的人,那你每次遇到挑戰時都能堅持迎面而上,毫不退縮,更能從中找到樂趣。相反,可能事事都成為弱者,樂於沉醉於受害者角色,最終一定能如你所願地不堪一擊。所以,讓你覺得溫飽的,不只是第三個包子,而頭兩個包子同樣有階段性的功勞,配合你想得到吃飽的感覺,才會吃完一個又一個,最終到吃不下為止,這也是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