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讀的痛風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於尿酸代謝異常導致的關節炎。痛風發作時會出現關節紅、軟、熱、腫,劇烈疼痛通常在十二小時內就發作,連風吹過去都更疼痛難耐,所以稱為「痛風」,發作部位在腳趾公、腳踝、膝蓋等,男性患上痛風的機會比女性高,痛風嚴重的會出現痛風石、腎結石,或者急性尿酸腎病。

中醫理解的痛風

中醫最早對痛風的理解由關節疼痛而開始,以遊走性疼痛、反覆發作為主要特徵,歷代醫家對於痛風的理解及機理論述都相當雜亂,直到元朝醫家朱丹溪將痛風歸類,而指出痛風特點為灼熱疼痛、痛有常處、而且夜間更痛,認為痛風是由於熱入血分,再因受風、寒、濕所累而作痛,往後痛風的理論才得以統一。現今多把痛風納入「痹證」範疇論治。中醫學認為,患者長期平時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失健運,痰濕淤毒積聚日深,偶遇突然暴食肥甘厚膩大量飲酒,體內寒濕之邪流注關節,鬱而發熱,所以導致關節炎急性發作。

中醫治療痛風的方法

中藥治療是中醫治療痛風的主要方法之一。痛風病在臨床分類上分為發作期及緩解期,中醫採用「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發作期時以止痛為治療原則;緩解期則根據病人體質進行調理,健脾化濕、除痰祛瘀以減少痰、瘀等病理積藏於身體的機會,亦可加入利水滲濕的藥物清利小便,降低血液裡的尿酸濃度。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是中醫治療痛風的另一種方法。針刺痛風發作的關節部位所循行的經絡,可以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適合大部分的痛風患者;臨床上亦可以以放血療法醫治部分急性期的患者,但不適用於血液中尿酸值過高、或兼有糖尿病患者;艾灸可以針對慢性以寒、濕、瘀為主要痛風病因的患者。

外敷中藥   

以清熱、活血通絡的中藥配製痛風專用的外敷藥,透過外用藥暫緩痛風的疼痛,對痛風石亦有一定的療效。

飲食調理

中醫治療痛風還需要進行飲食調理。患者應該盡量避免攝入高尿酸食物,如動物肝臟、海鮮、豆腐等。同時,患者還應該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草莓、西紅柿等,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毒素。另外,多飲水少吃鹽,患者應大量飲水每天約2000-3000毫升,以稀釋血液中的尿酸濃度,並增加尿酸鹽的排出。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林榮俊 中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