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罪案逾3千宗按年升17% 詐騙電腦犯罪增幅明顯超疫前

通關復常旅客增犯罪上升
今年第一季本澳總體罪案數字為3,006宗,較去年同期的2,565宗上升17.2%,詐騙等少數財產犯罪及電腦犯罪個案的增幅明顯,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指,第一季罪案數量雖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原因相信與通關措施放寬後遊客數量的增加,經濟的逐步復甦以及疫情以來公眾對網絡的依賴性增強相關,但案件總數仍低於疫情前,當局會繼續強化情報收集能力,深化與週邊地區的情報交流及警務合作,因應各類犯罪的變化發展趨勢適時調整警務部署。
保安司昨舉行「2023年第一季澳門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總結簡報會」,保安司司長黃少澤、保安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張玉英、警察總局局長梁文昌、司警局局長薛仲明、治安警察局局長吳錦華等出席。

整體犯罪侵犯財產罪佔58%
本澳首季整體犯罪3,006宗,較去年同期2,565宗上升逾17%;比2019年同期減少358宗,下降10.6%。整體犯罪個案中侵犯財產罪最多,佔總體58.7%,其次是侵犯人身罪,佔19%。另外,首季暴力犯罪62宗,較去年同期的43宗升約44%。首季電腦犯罪94宗,相比去年的48宗,幾乎翻倍。
其中,今年首季侵犯財產罪錄得572宗,同比上升2.3%;侵犯財產罪1765宗,同比上升33.2%;妨害社會生活罪錄得172宗,同比上升33.3%;妨害本地區罪有123宗,同比增39.8%;未納入其他組別的罪案(例如販賣及出售毒品、收留或僱用非法入境、非法逗留人士、假結婚、電腦犯罪等)有374宗,同比下降19.4%。
首季青少年犯罪24宗,高於去年同期的19宗。非法入境者71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0人。
首季已勸止付5400萬元騙款
黃少澤表示,今年第一季本澳的總體罪案數字以及其中大多數類型的罪案數量均高於去年首季,低於2019年同期,但詐騙等少數財產犯罪及電腦犯罪的增幅明顯,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
今年第一季詐騙案件共435宗,數量高於去年以及2019年的同期,其中電話騙案增幅明顯,共錄得89宗,對比2022年及2019年的同期分別增加74宗及70宗。數據顯示,電話騙案中「假冒政府機關人員」所佔比例最高騙徒主要冒充司法機關或其他政府部門人員騙取所謂的「罰款」、「保證金」或被害者的個人資料;其次為「猜猜我是誰」以及「網絡平台積分兌換」類型的騙案。此外,由於今年初疫情逐步緩和,通關措施放寬,在本澳所舉辦的各類演唱會增多,不法份子趁機於網上訛稱銷售演唱會門票,以騙取匯款或轉賬,第一季共錄得15宗比去年同期增加12宗。
為幫助被害人減少及挽回損失本澳警方聯同銀行業界及週邊地區警務部門持續開展「可疑匯款勸退措施」及「緊急止付措施」,今年第一季共於線上及線下勸退或止付168宗個案,涉及逾5,400萬澳門元。

今年首季15宗演唱會門票詐騙
今年第一季電腦犯罪共94宗,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也略高於2019年同期,其中「涉及信用卡網上消費」共57宗,佔此類案件總數的60.6%,「不當進入電腦系統」27宗,佔總數的28.7%。
薛仲明補充,今年首季演唱會門票詐騙15宗,涉款7.3萬多澳門元,其中11名事主為大學生,1名中學生;個案高於同期的3宗,涉款1萬多澳門元。
網購演唱會門票詐騙增加,黃少澤解釋指,因為相關演唱會火爆所以騙案增加,呼籲盡量透過合法正規渠道購買門票,遇騙馬上舉報。
線上以及線下相結合加強防罪宣傳
黃少澤總結時稱,2023年第一季本澳的罪案數量雖對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案件總數以及多數類型的罪案數量均明顯低於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從犯罪類型分析,今年第一季對比去年同期增幅較為明顯的主要是詐騙等財產犯罪以及「涉及信用卡網上消費」等網絡犯罪,原因相信與通關措施放寬後遊客數量的增加,經濟的逐步復甦以及疫情以來公眾對網絡的依賴性增強相關。對此,警方已透過研究與分析相關犯罪的特點及變化趨勢,針對性的調整執法策略、從預防、打擊及挽回三方面著手應對。
他又指未來,隨著旅客人數的進一步增加,促進本澳經濟恢復發展的同時,也將可能帶來更多影響治安的不確定因素,保安當局將對此保持密切關注同時繼續透過線上以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於多種渠道加強防罪宣傳,強化情報收集能力,深化與週邊地區的情報交流及警務合作,並因應各類犯罪的變化發展趨勢適時調整警務部署,保障澳門社會的繁榮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