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東北區建六百米空中走廊 李良汪促盡快公布細節廣納社會意見

馬場東大馬路勞動節大馬路交界處的行人天橋效果圖

政府將於東北區興建600米空中走廊,以700米風雨走廊,由於相關步行設施鄰近高宅度住宅大廈,且位於交通主幹道,居民高度關注工程期間改道、噪音、交通擠塞等問題,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關注項目在規劃初期,當局有否就工程構思及社會需求作出調查研究,以及當局制定是次方案,同時促請當局盡快向社會公布更多相關資訊,增加施政透明度,在廣納社會意見的基礎上,讓未來各項工程能相互配合,回應居民實際所需。

公共建設局日前於網頁公布,將於東北區興建一系列優化出行環境的步行系統,包括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黑沙環公園風雨廊,以及勞動節大馬路、馬場東大馬路路口行人天橋等,三個區域工程的編制計劃判給價為澳門元782萬,各區域設計最長120天。

居民對空中走廊計劃憂慮甚多

有居民憂項目加項興建時會加重區內塞車情況,區內居民更憂天橋兩邊是密集式住宅大廈,項目建成後會影響附近樓層住戶,例如行人使用天橋時發出噪音,政府是否有辦法解決?還是要鄰近居民啞忍?也有居民質疑:「政府建那麼多行人走廊做甚麼?畀旅客打卡?建多啲房屋好過啦!」有居民則認為,區內要解決的是交通擠塞問題,與其建空中走廊錦上添花,不如研究建立體交通。更有居民形容當局的計劃是「擾民、勞民傷財的開數工程」。

東北大馬路一段的空中走廊示意圖

儘管居民劣評如潮,不過還是有交諮委、社團代表支持空中走廊計劃,指現時當局擬定建設的空中走廊是不錯的選擇,相信可以長遠解決該區人車爭路等交通問題,有效優化出行環境,並期望透過空中走廊的建設,未來貫通至螺絲山一帶,再連接至水塘馬路,形成具系統及規模的的步行路網。

工程必對居民出行造成阻礙

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議員李良汪指出,按統計暨普查局2021年人口普查分區統計,黑沙環新填海區人口逾7萬,而相鄰的黑沙環及祐漢區亦接近6.9萬人,兩者均是本澳人口最多的前三位區域。加上鄰近慕拉士大馬路的望廈及水塘區有2.6萬多人,未來隨著新城A區各項基建相繼落成,居民陸續遷入,可以預見,該區及周邊區域人口將持續上升,對區內各項社區設施及交通配套的需求亦會不斷增加。

他認同當局透過不同方案,優化區內出行系統,紓緩該區日益惡化的交通狀況,但東北大馬路作為本澳其中一條最繁忙的交通主幹道,日常車流量大,工程進行期間必然會對居民出行造成阻礙,並將加劇現時高峰時段車輛擁擠情況。過去不少居民曾向其反映,該區相繼開展多項大型基建項目,工程期間改道、噪音、交通擠塞等情況,對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李良汪

促盡快向社會公布更多相關資訊

李良汪指出,從公建局網頁資料顯示,相關工程編制計劃已完成判給程序,惟項目在規劃初期,有否就工程構思及社會需求作出調查研究,以及是否在相關研究結果的方向上制定是次方案,居民不得而知;在規劃是否能符合居民期望,或起到真正解決該區交通困局的目標方面,目前仍未有進一步資訊的情況下,容易令居民存在憂慮。

他建議當局盡快向社會公布更多相關資訊,尤其構思當中吸納了多少居民以往提出對該區交通改善的意見與建議,以增加施政透明度,提升社會共識,並應持續檢視工程成效,在廣納社會意見的基礎上,讓未來逐步落成的各項工程能相互配合,回應居民實際所需。

本澳不少行人天橋經常重覆出現故障與損壞

持續檢視設計完善興建規劃

另外,對於有意見指出,有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投入使用初期經驗可鑒,空中走廊建成後,倘取消現時部份路面的行人過路設施,會對區內居民造成不便,但若不取消又無法推動居民使用空中走廊,人車爭路情況不會有任何改善。對此,李良汪認為,良好的步行系統是實現人車分離的必要部份,其便捷度更是提升居民使用相關設施意欲的重要一環。本澳過去不少行人天橋經常重覆出現故障與損壞,令居民詬病;部份行人天橋甚至在設計的初始階段已存在缺陷,例如石排灣行人天橋必須經梯級才能到達扶手電梯的設計,倘遇上升降機故障,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便無法使用;而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建成後,確實有助該路段車輛擁堵情況、達致人車分流,但空中走廊落成後部分路段容易出現駕車盲點,引起安全隱患。 他建議當局在是次判給工程中,除必須嚴格監督承判單位按照工期完成設計方案,作為權責部門,更應持續檢視相關設計實效,配合該區實際環境與當局掌握的居民訴求,完善未來興建規劃,以提升施政實效,令公帑用得其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