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長年不作為令就業問題激化 議員促訂明薪優工作留給本地人

旅遊業復甦帶動各行業人資需求

隨著澳門入境措施的放寬,本澳經濟復甦,各行業人資需求有所增加,但本地人仍面對就業難、工資低難以維生問題。議員林宇滔批評,政府長年不作為令本地居民就業問題激化,他促請政府認真思考,制訂本澳整體就業政策方向,同時建議參考新加坡等地做法,制訂政策在政策層面上,應列明有哪些職位是留給本地人,哪些職位需要由外僱補充,把薪酬待遇較好的工作留給本地人同時,確保本地人就業。

一直以來勞工局都有舉辦不同的職業配對活動,包括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大型休閒企業合作,舉辦一系列招聘會,根據當局公佈2022年全年,各項線上線下就業配對服務共成功協助6,288名本地居民成功就業,相當於2022年8至10月就業調查中本地居民勞動人口的2.1%。連同2021年和2020年分別成功配對3,266人和3,940人,3年累計成功配對12,968人次。勞工局將在1月31至2月2日將與工聯合辦5場行業專場配對會,合共提供397個空缺。

勞工下周將與工聯合辦5場行業專場配對會

然而配對成功並不代表居民成功就業,有求職者反映,有關配對會已成為企業輸入外勞的「走過場」程序,見工後杳無音訊,也有居民反映本地人已淪為外僱補充,除了本地人只能擔任兼職外,即使是全職工作,也可能分分鐘被外僱取代,皆因外僱人工比本地人平;僱主,特別是大企更願意聘用大量外僱,以減輕經營成本,為此本澳各大型企業擁有大量外僱額。

外僱本地人同工同酬名存實亡

林宇滔表示,本澳一些中企小,例如茶餐廳,確實支付不起本地人薪酬,不過大企薪酬待遇較好,也有條件聘用本地人,但在過去疫情3年期間,政府不敢主動削減大企,將薪酬條件較好的職位留給本地人,例如博彩業、建築業和銀行業等,存在大量外僱。

林宇滔

本澳一直都有「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怪現象,林宇滔直言,是政府長年不作為所致,由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沒有認真面對本澳的人資問題,只會用廉價勞動力應付市場需求,也沒有制訂整體人資政策,當局總抱著得過且過,被動地協調僱主僱員解決請人問題,最終導致問題激化。過去政府也一直強調,輸入外僱原則是同工同薪,無論任何職位,本地人和外僱是同工同酬,惟事實和政府統計數據亦證明,本地人和外僱薪酬存在極大的差距。

工資水平過低非居民不肯放低身段

林宇滔認同,「唔係削晒啲外僱就解決晒問題」,本澳需要有外僱來補充本地人資不足,但在輸入外僱時,應不會影響到本地人就業。他又以新加坡和杜拜為例,上述國家同樣需要輸入大量外僱補充本地人勞動力,不過當地政府有訂定相對政策,確保本地人就業,例如把薪酬待遇較好的工作留給本地人,一些薪酬較低、較辛苦的職位可以由外僱補充。

他謂:「大家都係面對同一問題,澳門政府從來都係用龜縮政策,只會叫本地人放低身段,在經濟差時放低身段,經濟好時又要居民放低身段,政府其他政策又配套唔到,叫居民點生活?」

推資歷架構提升建築業專業地位

林宇滔又批評,疫情3年來本地居民失業率嚴重,政府也從來沒有推行資歷架構認證,建立各行業專業資歷認可,推動居民自我技能提升,朝專業化方向發展,令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志向、需求和能力,投身不同的行業。「政府而家最大問題就係唔畀居民選擇,淨係話佢哋唔放低身段,香港做侍應都有萬七蚊,廚房薪酬1.75萬蚊,澳門工資水平較鄰近地區低,連一線城市外僱都唔願意嚟工作。」

林宇滔表示,現時本地人薪酬受壓抑,最後結果是中小企連外僱都請不到。他促請政府認真思考,本澳的整體就業政策方向究竟要如何走,同時參考香港做法,推行資歷架構認證,實行「專工專責」,例如推行建造業工人註冊制度,確保註冊技工的質素同時,更可提升建築工人的專業地位,吸引年青人投身相關行業。相關制度除了可以提升本地人就業空間外,也有助提升建築業質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