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有恢復跡象但仍「吊鹽水」 李卓君:隨防疫鬆綁對未來具信心

不少中小企仍處於吊鹽水狀態
明年政府施政重點是推動經濟復甦,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表示,較早前政府先後推出兩輪經援措施,對中小企存續確實起到很大作用,對中小企來說更是「強心針」,令中小企有信心繼續撐下去。他感到中小企開始有恢復跡象,不過仍處於「吊鹽水」狀態,他相信隨著內地進一步調整防疫政策,預料澳門社區經濟能有新景況,為此對未來充滿信心。中小企人資壓力大,澳門要發展社區經濟,人力資源很重要,希望有措施政策,可以幫扶中小微企。
明年特區政府施政總體方向是「提振經濟,促進多元,紓解民困,防控疫情,穩健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逐步復甦,力爭實現穩健增長,新興重點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就業狀況有所好轉。其中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明年須齊心合力促復甦,將循五方面開展工作。當中,明年將預留6.5億元用於擴客源所需的機票及酒店折扣優惠,並撥出237億元預算,用於繼續支持僱員、企業及居民的惠商惠民措施。
兩輪經援令中小企有喘息空間
新冠疫情持續3年,嚴重影響本澳經濟,疫下本澳中小企亦出現經營困難,為此,政府先後推出兩輪經濟援助,李卓君形容,新冠疫情「太奀皮」,反覆不定,澳門社會亦開始出現抗疫疲勞,營商人士亦感到很辛苦,相關經援措施對中小企幫助很大,對中小企來說更是「強心針」,支持中小企繼續苦撐下去。他舉例,政府為支援中小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推出的「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令中小企有喘息空間,而中小企結業主要是因為現金流不足,相關補貼計劃,正可幫助中小企渡過困境。不過現時中小企仍是「吊緊鹽水」。


至於新一輪電消計劃對中小企的作用,李卓君坦言,對中小企效用不是十分大,因為並不是所有零售業都可以享受到,當前有部分行業僱員正在放無薪假或半薪假,甚至部分居民出現開工不足,儘管政府每人發放8,000元消費補貼,居民都係「度住用」。
年青企業進駐為舊區注入活力
明年政府將持續推動社區經濟發展,優化中小企的營商環境,透過與地區商會合作推出多元措施,務求為區內中小商戶經營及可持續發展創設條件。李卓君表示,一直以來特區政府不同部門,都致力推廣澳門社區經濟,向內地宣傳澳門舊城區,加上近年有青年人或團體在舊城區合作經營,為活化社區經濟注入新元素,並不斷擴大效果。
李卓君又提到,近年本澳社團與政府合作推動舊城區活化工作,透過新興科技如AR、VR等,增添舊區玩樂趣味,加上陸續有年輕企業經營者進駐,帶動旅客進區玩樂消費,提高社區活力,例如最早期推出的十月初五康公夜市,為十月初五街一帶舊區帶來了一波旅遊熱,亦成功打造地區活動品牌,接著關前薈推出,聚集AR互動、地攤文化項目,吸引旅客周末和周日前往關前街,加上「聚龍雅集」藝文空間啟用以來反應不錯,且政府將在2月舉行多項盛事,例如旅遊局「2022幻彩耀濠江」亦在關前街和十月初五街設置多個燈光表演項目,不約而同為舊城區注入新動力,有信心未來能夠吸引更多旅客入區。

內地調整防疫措施,未來對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不在於核酸清零,而是將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在常態下投疫下,多地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進行調整,不再層層加碼,防疫「鬆綁」,經濟活動逐步恢復。他相信隨著內地進一步調整防疫政策,預料澳門社區經濟能有新景況,為此對未來充滿信心。

冀加快治水步伐完善交通規劃
不論是十月初五街或是草堆街、關前街一帶,由於屬於舊區,無論是泊車位和步行設施等,都難以盡如人事,李卓君希望當局關注區內的配套,部分路段更沒有行人設施,以致有時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冀當局完善區內的交通規劃,便利居民及旅客出行,對推動社區經濟亦更相得益彰。
事實上,政府提出舊區活化多年,但成效未如理想,李卓君直言,掣肘舊城區發展最大的隱患是水浸問題,其次缺少舊城區整體規劃,三是區內人口老化,遷出舊區的人越來越多,與新區形成了落差。未來冀當局加快步伐治理水患,改善營商環境,再拉動青年人進駐區內發展,新舊活動踫撞,為區內帶來翻天覆地變化。
中小企升級轉型談何容易
本澳中小企暫未出現結業潮,李卓君解釋,中小企最怕的是結業離場,因為「很傷」,而且日後要再「翻身」也會很困難,皆因一旦結業,就需要償還政府和銀行貸款,以及支付員工遣散費,猶如掏空家底,非常「大鑊」,所以本澳很多中小企希望可以「撐過」疫情,「鹹魚翻生」。
政府一直籲中小企要提升轉型,李卓君謂:「老實講,轉型談何容易!」從現時澳門中小企結構趨「年老化」,餐飲、零售等行業較為傳統,以及中小企人資嚴重不足,雖然政府不斷推動中小企利用線上線下結合銷售產品,惟澳門中小企「老闆仔」並未適應用高科技進行推銷,「何謂線上、何謂線下,佢哋都未必知,要佢哋線上線下結合,就更加困難。」他強調,非中小企不想轉型,只是並不是所有產品都可以迎合線上的銷售,加上澳門中小微企做生意,都是良心企業,亦不想因為銷量和利潤,聘人推高銷量和價格。他又感嘆,願意到中小企打工的年青人不多,年青人大都期望到大企或政府工作,願意留在中小企發展的青年人才很少,所以不是中小企不想升級轉型,而是有心無力。
中小企人資壓力大冀有幫扶政策
有中小企反映請人難,但政府審批中小企申請的外勞又很嚴,影響中小企生存。李卓君承認,中小企人資壓力大,有店鋪更因人手不足而影響經營,據他所知,有宗族特色餐廳,因勞工局不批專業外僱廚師而不能開業。他對現時澳門社會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情況感到奇怪,澳門要發展社區經濟,人力資源也很重要,希望有措施政策,可以幫扶中小微企,而不是一刀切削外僱額。
李卓君又指,中小企請人難,有企業曾希望勞工局可以為其介紹求職者,但應徵者做了一天就不再做。他希望勞工局在完成就業配對後,跟進相關員工就業情況,並分析評估配對成效,公佈相關資料讓社會監督。「唔好成日都淨係話已經配對咗幾多幾多求職者就了事,如果求職者做唔夠一個月,或者做十日八日就唔做,咁根本就無解決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