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百億普惠措施 特首:只限澳門人外僱無份

行政長官表示第二個百億普惠措施只用於澳門人身上
政府「第一個百億元」經援計劃被批分配不均,不少弱勢統統不納受惠範圍引起坊間不滿,為此較早前中總向政府建議,「第二個百億元」普惠措施向每名外僱派發3,000元消費卡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居民炮轟慨庫房之慷。事件在坊間擾攘多日,行政長官賀一誠昨終開口澄清,言明「第二個百億元」的普惠措施受惠對象只限澳門居民,「外僱肯定冇,白紙黑字寫得清楚。」政府正收集社會意見,但他強調,每個社團都可以發表個人和社團意見,政府「乜意見都聽,但唔會所有意見都接納。」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到立法會作施政答問,會上多位議員關注政府對「第二個百億元」普惠措施的安排,當中有否包括外僱更成社會關注焦點。

議員黃潔貞表示,新一波疫情初期政府及時啟動修改財政預算,動用財政儲備以應對疫情,「首個一百億元」針對性經援將於本月中旬陸續發放,但「第二個一百億元」普惠性措施仍有待定案。由於在配合防疫措施下,不少企業與「打工仔」必須停工停業,但不少企業仍然撐住,不少家庭仍需要應付日常生活、住屋及長幼照顧的開支;加上市民為了應付是次疫情期間的開支,上一輪的「電消計劃」金額已用得「7788」,家庭經濟再次面臨壓力。她要求政府交代「第二個百億元」普惠措施詳情。

有澳門居民身份證都有
賀一誠回應表示,政府於早前的新聞稿已清楚表明「第二個百億元」援助的定義為普惠措施、以及受惠的是澳門居民,是很清晰。「外僱肯定冇,白紙黑字寫得清楚。」他補充指,「第二個百億元」普惠措施澳門居民所有人都有,有澳門居民身份證都有。
他稱,正收集各方意見,每一社團及個人都有發表不同意見,政府「乜嘢意見都聽,但唔會所有意見都接納,希望市民畀啲時間我哋,落實第一個百億元後,抓緊做第二個百億元。」待第一個百億經援落實後,便開展第二個百億援助工作,因為政府「仲要計條數」如何支撐普惠措施後的社會。
特首:百億經援無絕對公平
賀一誠表示,在6月18日爆發疫情後,當局翌日已即時召開政務會議,通過要拿出100億應對疫情,6月19日經濟財政司司長已向外宣佈了「第一個百億元」經援計劃的方向,準備在8月17日開始發放相關金額。政府吸收了社會不同聲音,基本上已確定「第一個百億元」經援計劃措施,「無絕對公平,我只能係咁講,但我哋期望可以做到更多兼顧」。
他又解釋政府提早向立法會申請追「第二個百億元」是因為立法會8月中休會,所以將第二個百億援助納入上次修改預算法案,若待立法會復會後再申請撥款,普惠措施將拖至11月或12月才有條件發放。
澄清向外僱派錢非政府提出
議員高天賜反映,現時澳門市民水深火熱,百上加斤,這個世界雖無絕對公平,但有很多弱勢社群,政府資源分配不均,令市民對中總建議向外僱派發3,000元消費卡有很大反應。

賀一誠重申,「第二個百億元」普惠措施會多聽社會意見,不會單由政府「拍板」作出決定,當中有些社團提出給予外僱3,000元援助的建議,並非政府提出,希望高天賜切勿混淆。
他又稱,明白疫情下社會上很多基層市民很辛苦,特區政府對基層的照顧保障線沒有改變,有需要居民可尋求社工局支援。賀一誠並應高天賜的邀請,表示會親身到街區了解民情,但希望「唔好上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