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形制介绍-明(二)

孔府舊藏文物花鳥紋披風

接著說披風與氅衣,披風為直領對襟,通裁開衩,是由宋代褙子發展而來,為第三層衣物。男裝搭配道袍等便服穿著,女裝披風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建議搭配直領或豎領長襖。女裝披風是便服,入清之後才禮服化。披風的通袖短於衫襖,約在190~200公分左右。接著,氅衣衣身多為淺色,施有皂色緣邊,兩側一般不開衩,發展到後來也有開衩緣邊的。

比甲/背心,可為圓領、方領、直領、對襟,無袖或短袖,衣身兩側開衩。比甲沒有材質限定,一年四季皆可,婦女日常、節日盛服之必備。披襖亦是比甲的一種,可為圓領、方領,對襟,上衣身兩側開衩,文物衣長約在85~103公分之間,通袖約在120~160公分之間,為冬季禦寒衣物,故稱披襖。

江川王妃何氏墓出土圓領對襟比甲

明鞠衣最初是王后六服之一,以素紗為裡,顏色像嫩黃桑葉。根據色彩與紋飾的不同,鞠衣作為禮服或常服,亦是區分妃嬪命婦等級的服飾之一。明鞠衣下擺的裁剪方式遵循上古禮制,使用六幅相同的布片交解成十二幅後拼縫而成。吳氏墓鞠衣的其中六大片分別拼合於裙擺前身交疊處,而六小片集中拼合於裙後身。  

「大衫霞帔」為明代貴族女性的禮服。如皇后冠服:大衫用黃色,紵絲紗羅隨用。霞帔深青為質,織金雲霞龍文,或繡,或鋪翠,圈金飾以珠,紵絲紗羅隨用。皇妃與親王妃冠服: 大衫霞帔,衫用紅色,霞帔深青為質,織金雲霞鳳文。郡王妃冠服:大衫霞帔,衫用大紅,霞被以深青為質,金繡雲霞翟文。明中後期的皇后吉服搭配為豎領對襟短襖配上寬膝襴馬面裙,短襖外亦會搭配方補方領比甲/披襖。

作者簡介:

堂主

「大灣區漢服節」發起人、「傳統漢服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導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