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發電對減碳的貢獻

澳門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  陳永健

我國的第一座核電站 - 秦山核電站自1991年落成應用至今,標誌著中國在核電的使用經驗已達31年了,31年來所培養的核工業人才,累積的核設施管理經驗、相關產業鏈建設,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不單是31年來,我國從來沒有發生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 (INES) 二級及以上的事件︰分級表共有7個分級,只有4至7級是稱作〝事故〞,1至3級是〝事件〞,我國所發生的一直維持在最低級的1級事件。而且,核電本身是高質的清潔能源,1公斤鈾235在核裂變所釋放的能量約等於2700噸煤,過程中沒有任何二氧化碳排放。退後一步再從整條核電產業鏈去觀看,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平,只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的20%。所以在過去31年來,中國核能發電的貢獻,等於減少9億噸二氧化碳排放,也接近在整個海南島大小面積的陸地種植森林。

根據原子能機構2021年首份「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線圖」,要在全球達到2050年二氧化碳降至零排放,及控制全球平均溫度長期增長不超過1.5°C的目標,其中一個最可行的方案是將核能發電量增加超過兩倍以上。同是2021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簡報指出,若果將核電排除在外,世界商定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將無法實現。故此,與其反對核電,因噎廢食,不如盡力思考怎樣提高核電的安全措施及監管更實際。

除了核電本身沒有二氧化碳排放之外,若以核電廠用來推動渦輪機發電的沸水來建立熱能生態,這些熱能可以取代其他排碳手段,在其他用途上對減碳排放作出進一步的貢獻。當中包括供暖、海水化淡;長久以來我們都知道海水化淡能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然而絕大部份海水化淡都是使用蒸溜過程,當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若能利用核電廠的熱能供應,便可解決海水化淡長期的矛盾問題。在山東烟台的海陽核電廠就是在建設日產30萬噸淡水的核能海水化淡工程,將淡水供應膠東。另外就是供暖,在我們國家較北的地方因為寒冷,需要供暖入戶,為各家庭服務,核電廠一樣可以幫助供暖系統減少製冷所需的能源消耗。其次是混凝土製造,多月前曾提到過混凝土生產過程需要高熱,當中會消耗能源並帶來大量的碳排放,核電的熱能生態也能減少至少 1/3 的碳排放。所以核能發電對於減碳的貢獻,遠大於一般人的理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