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活食品計重標示五花百門 坊會冀進一步簡化便利消費者

配合《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自今年1月1起生效,市政署規範街市内出售鮮活食品的攤位須使用統一價格牌,循序漸進引入十進制計價,並推出「街市通」應用程式,提供各公共街市的鮮活食品價格、度量衡單位轉換、停車場實時車位數等資訊。相關措施推行數月,南粵聯豐超市營運部經理吳越洪反映,目前標示單位統一,消費者容易比較,和「有得比較」,體現政府進步當中、業界亦樂意配合;但以磅及公斤兩者標示仍然是比較複雜,同一時間需要標示兩個重量單位,仍有一定複雜性。另一邊廂,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反映,街市內仍然有6、7種重量單位情況,甚至同一檔的鮮活食品,出現標示不同的重量計價單位,消費者容易被混淆;新制度下度量衡仍然五花百門,如同愚弄市民。吳越洪及陳鳳均建議,進一步簡化重量標示單位,僅以公斤作統一標示,更有利消費者清晰價格和重量單位,以便作比較。

要求統一價格牌清晰標示商品名稱
今年1月1日起,市政署向售賣肉類、魚類、海產類及蔬果等不同種類鮮活食品的攤販提供統一價格牌,價格標示指引和價格標示範本、亦推出《十進制好易計》宣傳單張,讓攤販清楚了解指引內容和試用價格牌,工作人員並協助攤販掌握十進制計算,以便盡快適應新的價格標示措施,同日起推出中葡英三語的「街市通」應用程式,提供市民最關心的各街市當日鮮活食品價格,並設「熱門」、「貨品種類」搜索功能,讓市民輕鬆查閱當日最實惠的鮮活食品。

不過,市面上比較少見市民在消費時使用有關轉換應用程式,部分街市以外售賣鮮活食品的商店,亦未有同時以兩種重量單位作標示;即使是街市內的鮮活食品,存在以不同重量單位標價情況,同一時空的多種重量單位標示情況與過往相比,似乎未有大改善。
批無助消費透明度及消費者格價
相關措施推出多月,陳鳳表示,目前以磅及公斤標示鮮活商品售價,市民過往習慣以司馬両(1斤16両)的折算仍相對較繁複,對習慣以「両」作為購買單位的市民而言,沒有感覺到十進制容易計算,反而覺得很混亂,亦無助消費透明度和格價。

她又指出,街市內仍然有6、7種重量單位情況,甚至同一檔的鮮活食品,出現不同的重量計價和標示單位,消費者容易被混淆;她舉例,豬肉普遍以公斤/司馬斤標示、蔬菜以公斤/磅或斤標示為主、海鮮和魚類的重量標示相對繁多,以公斤/斤、公斤/両、公斤/克標價的情況都有存在,有個別攤販,在其出售的不同商品中,上述情況均有出現,令消費者十分混淆,街市內仍然有6、7種重量單位情況,新制度下度量衡依然五花百門,如同愚弄市民。她建議,只保留公斤作為標價及重量單位,讓消費者更清晰。
打折後售價比同行竟然更貴?
另外,陳鳳反映,有營商者以打折扣方式,把價格抬高後折扣出售,但折後價格仍然比其他沒有使用該種營銷手法的商鋪高; 她質疑,該部分營商者有抬價成份,這種「抬價後再折扣的營銷手法,根本沒有減價,而且比其他店貴,等同欺騙,亦打擊其他正當營商手法的商店」。她建議政府,需要作出監管。

吳越洪表示,該集團超市自今年1月1 日起,按照市政署要求將出售的鮮活食品價格以公斤和磅標示,不論在「打秤、小票、收錢」都以公斤為計算單位;他指,「市民過往習慣以『磅』作重量單位,今年起統一標示的重量單位中保留「磅」,相信是考慮到照顧到市民習慣,故沿用「磅」作為其中一個需要標示的重量單位。他認為,若全面使用公斤作為統一的重量標示單位,都沒有問題,並相信可以進一步簡化重量單位的標示,令市民更易比較市場之間的差價,相信業界也樂意作出配合。

就有營商者抬價後再作折扣的營銷手法,吳越洪不評論同業的營銷手法。他堅持,該集團是國營企業,集團遵照政府要求,在過去兩次大天災(天鴿、山竹)、2020年疫情之初,都不漲價,履行向政府承諾「穩定市場、保障供應,絕不漲價,無論疫情多嚴重,一定會足量供應」,而且價錢一定會公平、公正、公開、公道,以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為主。
新一期消費計劃在即 籲留意物價
近期,政府密鑼緊鼓籌備新一期消費計劃,回想在首輪(2020年)消費咭推出之初,有商戶立即抬價,自今次消費優惠計劃出台後,有市民反映,有超市開始加價。陳鳯相信,主要食品在政府監管及控制下,如蔬菜、豬肉價格,批發商不敢亂加價;但希望政府繼續留意民生用品及鮮活食品的價格監管。
吳越洪則指,首輪消費咭中,曾有個別不法商戶肆意漲價,擾亂市場秩序。自政府實行物價監控機制有效,要求商戶定期提交商品價格和跟進,令不法商戶自律、收斂,不敢大幅抬升物價;而且豬肉批發價格有任何變動不會起價,都會透過新聞報導讓居民及消費者知悉,「成本是公開的,政府可以有效監管價格」。而其超市,則維持價格,未有調升。
營商環境激烈、市民消費力較弱
近年,市面開設了不少售賣鮮活食品的商鋪,超市亦引入越來越多的鮮活食品和品種供大眾選購,吳越洪指出,目前整個市場經濟不景氣, 市面的鮮活食品店數目有增加,加上澳門經濟有少許回落及放緩,營商環境競爭非常激烈,市民的消費力亦有所下降,他留意到,去年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結束後,市民在今季的消費力有明顯減弱,消費產品商單價產品,特別是進口商品銷量下滑較多,低單值產品例如橙、蘋果銷量有增,售價偏貴的水果銷量較低,但在該集團獨有的黑毛土豬產品,售價雖然較一般豬肉貴,都有一定銷量甚至「排住隊買」,反映出市民始終有一定消費力,高價值的商品都有消費力,只是經濟轉差市民消費力有所減弱或變得消費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