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交市民聯署冀保留10棵古樹

綠野之友協會呈交聯署

綠野之友協會過去兩星期,就「聯署要求卓家村10棵假菩提古樹不遷不斬!原地保留!」進行了網上聯署,收到了2,175個簽名,聯署人士聚焦古樹的生態功能、有對古樹的情感聯繫、有強調古樹的歷史文化價值、有專業人士留下對交通規劃的建議。該協會昨日到政府總部呈交聯署,希望政府對氹仔北部開發計劃中牽涉的10棵百年古樹作出「不遷不斬」的承諾;並建議當局在技術上將道路繞道或採用高架橋、隧道等可替代方案。

因應氹仔北區一幅3,000平方米的私家的規劃條件圖草案,涉及到有10棵古樹需要移遷,事件引起社會、環保團體及卓家村居民等廣乏關注。

綠野之友協會在過去兩星期,就「聯署要求卓家村10棵假菩提古樹不遷不斬!原地保留!」的網上聯署,收到了2,175個簽名,其中有55個來自卓家村的居民,聯署人士聚焦古樹的生態功能、有對古樹的情感聯繫、古樹的歷史文化價值、有意見認為古樹是澳門建立旅遊休閒文化中心必不可少的城市地標、也有專業人士留下對交通規劃的建議、還有教育工作者的留言提到10棵古樹已經成為校外教學的重要地點等。綠野之友協會兩名代表昨日到政府總部呈交「聯署要求卓家村10棵假菩提古樹不遷不斬!原地保留!」聯署簽名及信件。綠野之友認為,是次聯署反映了居民們對於古樹的深厚情感。

由於土地工務局代表認為修路是「屬重大的公共利益」堅持遷樹,需要遷移有關的古樹,但該協會提出,遷樹的存活率非常低,尤其10古樹在百年間已在地下盤根錯節,形成一個以真菌為溝通媒介的網絡,遷樹或僅僅平移數米都是難度十分大的工程,古樹就算存活壽命也將大受影響。尤其憂慮,一旦以「重大的公共利益」為由,恐怕會成為《文遺法》的突破口及先例,其餘600多棵古樹命運也堪憂(目前古樹名錄共有616棵古樹)。故希望政府,對氹仔北部開發計劃中牽涉的10棵百年古樹作出「不遷不斬」的承諾;並建議當局在技術上將道路繞道或採用高架橋、隧道等可替代方案,避免遷移古樹,留給下一代珍貴的遺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