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廢料堆填區影響環境 議員:遷離氹仔迫在眉睫

本澳建築廢料量每年不斷增加

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2020年建築廢料量為3,974千立方米,較2019年增加66%,面對每年不斷增加的建築廢料,位於氹仔機場旁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已飽和,環保局擬動用155.9億元填海建設離岸廢料堆填區,議員梁孫旭表示支持,認為本澳建築廢料堆填區最高峰時堆放點達25米,相當於8層樓高度,情況已非常嚴峻,加上區內酒店旅遊設施林立,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存在恐會影響區內環境和旅客對澳門印象,將其遷離該區迫在眉睫,他促請當局加快設立離岸廢料堆填區工作步伐。

梁孫旭

廢料堆填區早已飽和情況嚴峻

早前立法會財委會跟進政府投資預算(PIDDA)執行情況時發現,環保局擬在85平方公里海域內建設離岸廢料堆填區,相關建造工程初步估算涉155.9億元,執行期直至2045年,長達20多年。項目是參考新加坡的生態島建設,用途主要用作於處理建築廢物,由於涉填海造地,須向中央提出申請。據環保局資料,特區政府已委託顧問公司就有關選址進行可行性研究,同時亦會按參與討論的內地單位提供的資料,選址會從珠江河口整體水利角度作評估和進行補充研究,待完成後將推進下一步工作。

梁孫旭表示,現時本澳唯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位於氹仔機場大馬路旁,由2006年3月開始使用至今,一早已飽和,只能將每日接收的建築廢料作堆高處理,最高峰時堆放點達25米,情況嚴峻。相較於鄰近地區,過去政府在環保工作方面較落後,近年見特區政府有決心急起直追,但進度未如理想,包括現時建築廢料堆填區處於經濟發展區域,周邊酒店旅遊設施林立,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存在會影響區內環境,遷離該區迫在眉睫,故而他支持政府填海設離岸廢料堆填區,同時認為政府應加快相關建造步伐。

梁孫旭又稱,各部門財政開支,議員在議會上才知悉,一般市民更是未必能索取到相關料資,離岸廢料堆填區涉及金額龐大且工期較長,社會存疑實屬正常,他認為,對於金額龐大的公共工程,當局可事先向社會作出介紹,釋除居民疑慮。

現每日人均棄置垃圾量遠未達目標

近年政府提出「源頭減廢、分類回收」的固體廢物處理政策,但成效不彰,梁孫旭表示,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澳門的經濟活動及旅客量大幅減少,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為437,592公噸和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1.742公斤,兩者較2019年顯著下降接近兩成,但與周邊地區城市相比仍處較高水平。此外,近年廢物棄置量仍呈上升趨勢,建築廢料量、特殊和危險廢物量和總廢棄車輛數量亦是呈上升趨勢。

他又提到,根據環保局2017年發佈《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當局訂立的目標是在2026年,將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由2016年的每日2.11公斤減少約3成,即每日1.48公斤。從每日人均固體垃圾量為1.742公斤來看,遠未能達到當局提出的目標,無可否認政府在推行環保上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推出廚餘計劃、在大廈設垃圾分類回收箱,但單從教育宣傳,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需要有其他配套政策支持。

加強博企環保社會責任

梁孫旭表示,參考內地及鄰近地區,對垃圾回收和重用都會有不同的政策支持,例如在廢物回收方面,對業界提供技術、土地和場所支援和援助計劃,台灣和內地更會在社區和屋苑推行一些特別的廢物回收計劃,澳門則由於多種客觀因素所限,目前政府只能在大型屋苑或電梯樓內設置垃圾分類回收箱,低層樓宇或舊區大廈由於没有管理公司,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困難,他建議可透過加強社區合作,提升垃圾分類回收成效。

廚餘回收方面,梁孫旭建議加強對博企和大型食肆的推廣教育,令餐廳食肆一同向客人宣傳惜食文化,鼓勵客人用餐時惜食不浪費。此外,博企內有不少餐廳食肆,他建議當局在賭牌合同中增加博企的社會責任,包括要求他們參與和在企業內推動環保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