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汪批評「規劃」10指標較保守
對於環保局於1月公布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除了環保團體批評過於保守,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立法會議員李良汪也認為,「 規劃」在低碳節能、環境質量及生態保育等層面設有10個規劃指標,一定程度有助未來評估並量化相關工作的落實情况,然而,當中大多為預期性目標,且指標較為保守,相信未來數年本澳環保工作難有重大發展。他提出,應該透過事前減少、事中重用、事後處理3方向貫徹落實,完善本澳固體廢物處理工作。
認為未來數年本澳環保工作難有重大發展
在《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中,制訂了73項行動計劃及10項規劃指標,對於10項指標,除了環保團體批評 「保守」,李良汪也有同感,並且認為,當中大多只為預期性目標,而且指標較為保守,相信未來數年本澳環保工作難有重大發展。
他並且認為,政府現時透過奬勵方式,例如以環保fun鼓勵及吸引市民參與可循環再用的資源回收,相關工作成效較10年前趨勢相比已有所增長,但本澳固體廢物處理工作,總體狀況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例如在廚餘回收方面,環保局於2018年6月開展的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 ,收集包括中小型食肆的工商業廚餘,並於2021年4月起於環保加 Fun 站增設回收家居廚餘,將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內興建廚餘集中處理設施,相關設施仍只是一個方向,在尚未落實興建前,當局更應將廚餘回收計劃推廣至其他機構的環保加 FUN 回收站以擴大社區推廣面,以便利的途徑推動居民逐步養成環保習慣。
環保工作應從實際效益及長遠發展角度推動
他又提到,特區政府計劃參考新加坡生態島模式,在85平方公里海域建造離岸廢物堆填區處理建築廢物,相關工程預計需時24年且涉及重大公共開支,當局必須謹慎立項、審慎評估,並做好嚴格監管,讓公帑用得其所。並認為,仿傚其他國家已採用的技術無疑能汲取相關成功經驗,對項目的落實提供一定保障,但由於興建年期長,他建議在推進過程中,需留意最新環保技術發展,適時作出必要調整,增加相關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性。
縱觀世界各地推行環保工作,離不開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李良汪建,議本澳除完善上述工作之外,應加大資源投入鼓勵公眾及業界共同推動環保工作,提升本澳社會的責任意識,循序漸進提升本澳環境保護的成效,除制定指標作為依循方向,更應從實際效益及長遠發展角度推動,包括透過事前減少、事中重用、事後處理三方向貫徹落實,從源頭開始減少廢棄物產生,並由宣傳教育方向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讓可重用的資源能物盡其用,完善本澳固體廢物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