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形制及傳承發展 上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明代永樂年間 江蘇無錫錢氏墓出土文物

提到漢服,經常都會聽到評論說是不是符合「形制」,也有人會為漢服屬於哪一個「形制」來進行討論,那麼,漢服形制是什麼呢?

形制是指物體的形狀和構造,而漢服形制就是指漢服的外形和內部結構,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時裝款式(如T恤、襯衫、西裝等)。我們可以籠統地根據不同朝代將漢服劃分為秦漢、南北朝、晉、唐、宋、明等各種形制,而不同形制也會因有著不同用途、場合、裁縫方法等而有不同的細分,關於漢服形制,未來會專門詳細給大家介紹。

現在關於漢服正確形制的定義,是存在爭議的。這裡列舉兩種極端的觀點作為分享,有一種是認為漢服只存在於博物館內,或者從墓葬中出土的衣物(為漢人統治時期且在統治地域內的)才能算作漢服。另一種是認為只要是漢人所穿的任何服飾都可以稱作為漢服,包括現在的西裝、牛仔褲都可以稱作漢服。當然不同的人都會有著不同的觀點,就正如此專欄所分享的,也是屬於作者的個人觀點。然而,我比較認同現時被大部份學者及同袍接受的一種觀點,認為是只要這件服裝是按照漢人統治時期且在統治地域內的某一文物的形制(包括外形和結構)去進行製作的,即使面料、紋樣有所不同,都可以稱作漢服。關於這個觀點有人會提出疑問,古代畫作、文獻典籍記載等是否可以當作判斷形制的依據?答案是可以做為參考以及補充證明之用,並不能作為決定性依據。這是因為文獻畫作等可能存在著古人的想像和藝術加工,並且單從相關記載,我們也無法得知衣物的內部結構。所以一般認為需要有著經考古認證的出土「實物」作為依據的衣物才被認可為正確的漢服形制。但是某些有畫作及記載的衣物雖然暫無出土實物支持,我們也不會全盤否定它,只要它具有較高的存在合理性,我們會暫時稱之為「存疑形制」(意為形制存在疑惑、不能確定)。因此,漢服形制是會根據考古研究進程不斷變化、完善、更新的,可能有一天,你會在新聞裡看到考古團隊在某一批出土文物中,挖掘出前所未見的漢服,甚至可能顛覆了現有形制的認知,那麽,到時候可能又會掀起新一波的漢服熱潮,市場上又可以推出「新款」漢服給各位同袍收藏了。

作者簡介:

堂主

「大灣區漢服節」發起人、「傳統漢服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導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