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促調升養老金基數與維生指數掛鉤 歐陽瑜:目前社會經濟環境難以實現

歐陽瑜(中)

本澳人口老化情況持續,老化指數上升至97.1%,長者生活逐漸受到社會關注,立法議員羅彩燕昨日就「促請有關當局調升養老金基數與維生指數掛鉤」發起口頭質詢,強調養老金並非錦上添花的福利,而是切實的退休保障制度,政府若未能從根本上做好全民退休保障,反而要倚賴其他失業救濟,是本末倒置。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若調升養老金至現時的最低維生指數每月4,350元,供款金額便需相應調升至每月763元;調整供款金額要取得社會共識,惟以目前社會經濟環境,是難以實現的。此外,就議員施家倫提出有關「澳門長者健康生活專案」的口頭質詢,歐陽瑜表示,按照計劃日程,社會工作局將會協調各部門在2022年完成專案的制定工作,於2023年開始逐步實施。

羅彩燕

羅彩燕昨日在立法會大會上表示,特區政府於2011年通過《社會保障制度》(第 4/2010 號法律),明確指出當中養老金制度之目的乃為「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保障,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但現時長者賴以生活的養老金基數卻低於政府制定維生指數標準,在百物騰貴的情況下,基層長者生活拮据,無法達至法律制度當中的標準和目的。目前長者依賴着以3,740元為基數的養老金過活,金額比維生指數更低,當然不能為其提供充足體面的生活,有關當局曾解釋若然長者養老金未能應付生活,可以向社工局申請經濟援助,但養老金並非錦上添花的福利,而是切實的退休保障制度,特區政府以及有關部門若未能從根本上做好全民退休保障,反而需要倚賴其他失業救濟,是本末倒置,尤其是與其他不穩定的社會福利混為一談。

她又引述學者指出,退休養老援助金金額之國際標準應為當地月入中位數的1/2到2/3,澳門養老金金額不但遠遠低於國際水平,更加低於特區政府制定的維生指數,對於部分提前申領養老金或供款年數不足的長者來講,實際取得養老金金額可能更低於3,000元,且疫症之下衣食住行百物上漲,生活已經足襟見肘,部分長者甚至陷入養老困境之中。長者一旦失去生存保障,則人格尊嚴難以保全,更遑論維持其生理、心理需求,保持健康與正常的生活狀態,有違養老保障制度的立法原意和原則。

歐陽瑜:目前社會經濟環境難以實現

羅彩燕就此發出口頭質詢,有關當局會否遵從社會保障制度之立法原意和原則,研究將養老金金額提升至4350元,與維生指數掛鉤。歐陽瑜回應表示,本澳現時養老金每月最高3,740元,與每月僅90元的供款金額相比,兩者相差近42倍。數據顯示,社會保障基金2021年養老金等給付的支出約55億元,而全年不足4億元的供款收入僅佔給付支出的7%,可見特區政府對制度已補貼超過九成。歐陽瑜又指一些高養老福利的國家或地區,往往都需要透過高稅制、高供款率,以便將養老金等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若然要將每月養老金金額調升至最低維生指數的標準,甚至更高金額,將無可避免需要對供款金額作倍數的調升。就以調升養老金至現時的最低維生指數每月4,350元為例,經精算的結果,供款金額便需相應調升至每月763元,才能維護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和體現持份者合理共同承擔的責任。對於如此大額的供款金額調整,又或是任何供款模式的改變,都需要取得社會共識,以目前社會經濟環境,是難以實現的。

她又稱,今年65歲或以上的長者仍然受惠於養老金、敬老金及現金分享,長者平均每月最高可得約5,635元,還有醫療券、免費醫療和豁免車資等福利措施,使長者在各生活層面獲得一定的保障。2021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只有不足1%的養老金受領人在收取社保給付後仍需要向社工局申領經濟援助,反映本澳社會安全網的有效運作,除依靠特區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障外,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加上個人儲蓄以及家庭支援來支持,因此,居民應未雨綢繆為日後退休生活作好生涯規劃,以提升日後退休生活的質素。

今年完成「澳門長者健康生活專案」制定工作

此外,立法議員施家倫亦就長者退休生活問題發起口頭質詢,根據特區政府《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當中,政府為促進長者健康生活,將會開展「澳門長者健康生活專案」,請問有關專案是否已開展,將會涉及哪些內容?對於獨居長者,未來會如何主動發現隱性問題長者,以提供及時性措施?

歐陽瑜回應稱,當局「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中的「澳門長者健康生活專案」,未來專案的重點將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探討進一步加強協助長者培養健康生活模式的可行方法。而按照計劃日程,社會工作局將會協調各部門在2022年完成專案的制定工作,於2023年開始逐步實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