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節研學交流團」圓滿結束 深化澳門與內地科技合作
研學團參加「中國科學院第八屆科學節」
由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中國科學節研學交流團」已於11月3日圓滿結束返澳。一連四天的行程,研學團成員深入北京,參與「中國科學院第八屆科學節」,並參訪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技館,深入了解國家前沿科技發展脈動,拓寬科普視野,同時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研學團參加了「中國科學院第八屆科學節」,親身參與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包括互動實驗、院士講座與科技創新展覽。團員們不僅親手操作科學設備,更與專家面對面交流,探討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
隨後,研學團參訪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獲綜合處處長王恩海、科技處處長李翀等專家的接見。雙方圍繞AI技術的發展路徑、網絡安全、數據治理與多模態大模型應用等議題,展開深入對話。中國科學院專家分享了多模態大模型、AI在線學習應用及中國科技雲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為澳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此外,研學團亦參觀了中國科技館,了解中國科技發展成就和教育成果,擴闊了團員們的視野,團員們特別關注科技融入教育體系,推廣提升公眾科學素養。
的太空站模擬情況-複製-1024x768.jpg)
團長李小勤博士表示,是次研學交流團收穫豐富,不僅是知識的汲取,更是未來合作的啟航。這些前沿技術對澳門發展智慧城市、數字教育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學會將積極推動所學經驗落地澳門,助力澳門把握AI時代機遇,提升創新競爭力。副團長張文瑜教授指出,在國家規劃推動高水平科技的背景下,本次交流有效促進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電訊發展大局。尤其在與中國科學院的專題研討中,雙方就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的研究貢獻、多模態大模型、人工智能在線學習等前沿技術進行深入交流,特別聚焦於技術產業化路徑的探討。與會專家同意,在社會科學、健康等注重實效的應用領域,可以建立更開放、彈性的產學研協作機制。未來合作可望透過建立開放平台等模式,吸引澳門高校團隊帶著具體問題,參與共同研發,從而加速技術落地,推動產業升級。
